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黔岭务农记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寒火旺
——黔岭务农记
周天柱
  周天柱

  朔风劲吹,纷扬的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天格外冷,忙碌了大半年的山村此刻才渐渐沉寂下来。刚吃完晚饭,知青户对门的黄氏三兄弟就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烤火聊天。以今天的眼光来定位,就是诚邀去“蹭热空调”。

  此时的户外,寒风呼啸,雪花漫舞。我们从木板小屋冲到他们家,仅20来米路,已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颤。黄家屋内祖宗三代共聚一堂,堂屋正中间摆放着一口大火盆,盆里噼噼啪啪的炭火燃得正欢。

  “来来来,快坐下取取暖。”六十开外的一家之主黄大伯见到我们连连招呼。“周叔叔,坐在我这里吧。”老大的大儿子毛毛硬拽着我坐在他的旁边。生平第一次在贵州农家烤火,我不由得上下细细打量了一番。在夯实、平整的煤渣地上,摆放着一个结实、低矮的方形木架,木架上搁置了一口敞口宽沿的铁盆。盆内的炭火熊熊燃烧,炽热而又透亮。早就听说黄大伯是村里烧炭的好把式,可耳闻不如眼见,他烧制的炭就是与别家不同,易燃烧,无烟味,热量高而又经久耐烧。

  大伯端坐在火盆边的中央,手持一把火钳,娴熟地不停拨弄着炭火。经他轻轻一撩拨,炭火燃得更旺,我的脸颊没多久就被烤得通红。大伯爱摆龙门阵,他用我们听得懂的贵州方言,摆起当地农家习俗:“小柱子,你们知青来贵州务农,要多多了解各种风俗。你可知道农户传统的结婚酒席是怎么摆的吗?”我摇头。“不管哪家娶媳妇,都是全村的头等大事,不用动员,每家都会去帮忙。我们这里的酒席与城里不同,摆席那一天,全村人聚在一起一共要吃两顿。上午10点半第一顿饭开席,只有辣味十足的青菜豆腐汤(喻意一清二白)。第二顿则定在下午4点,必须上六个菜(象征新娘新郎一生顺利)。”

  说话之间,调皮的毛毛用一双长长的竹筷,从炭火堆里拨出一个吱吱发响的地瓜(即山芋),嘴巴使劲将烤焦略黄的瓜皮上的余灰吹去,硬塞到我的手里。“周叔叔,快趁热吃。”“我们还有好几位呢?”我与毛毛开起玩笑。小家伙可当真的,“还有,还有,我还在烤。”他一边说,一边又在热灰里翻腾起来。坐在我对面的老大见状笑盈盈地说:“烤烤火,摆摆龙门阵,抽空还可烤点闲食犒劳犒劳自己。”话音未落,他已忙开了,找来几颗花生,直接放到火盆里。另抓了一小把黄豆,倒入搪瓷碗里,埋入炭火堆。还没等我享受完松软香甜的地瓜,花生与黄豆都已开始不安稳了。先是啵啵啵,花生争着爆壳。才过了几分钟,黄豆在搪瓷碗内上蹿下跳,闹得好欢。“熟了,熟了,可以开吃了。”毛毛张着小嘴,欢叫起来。

  夜色越来越浓,趴在火盆边的小花猫早已呼呼大睡。盆内的炭火还在吱吱地燃烧,细细的炭灰已积存有大半盆。黄大伯起身,将尚未燃尽的木炭掩埋在灰堆里。明日复燃时所需的火种,须好好保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专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师从“男神”
姐 妹
电梯故事
夜寒火旺
三人行
亮 色
踏访老村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夜寒火旺 2018-01-18 2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