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命题”还是“脑残题”?
高校专业考试娱乐化倾向令人忧虑
王蔚
  时值期末大考,一些出自高校里的“送命题”火爆网络。所谓“送命题”,意即答不出真会要了学生的命,其题义之奇葩往往令同学们叹为观止。但业内人士对此种考题则有褒有贬,认为高校试题还是应以学术质量为第一标准。

  前天流传出的一道网红题,源自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思想修养课的期末考卷,是一道大题目,标示为“态度题”,且“答对不给分,答错扣41分”,题目是要求在下列7张照片里选出哪一位是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并写出他(她)的名字。学生们纷纷发帖点评说,答错简直就是送命啊。面对各方疑问,校方立即回应,表示这道题考的就是学生“态度”,这也是该校让考试命题多元化的一种尝试。至于要是答错了被扣掉41分,是否就会面临挂科,校方解释,期末考核还是要综合学生平时表现,而卷面成绩只占30%。

  其实,类似的“送命题”并非四川这所高校首创。网上可以热搜出一堆近年来的奇葩试题。例如,厦门大学某学院曾出过一道题:“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符合结婚条件的有?A:贾宝玉(男)和林黛玉(女);B:贾环(男)和尤二姐(女);C:杨过(男)和小龙女(女);D:张起灵(男)和吴邪(男)。” 山东大学也曾有过一道期末“神考题”,要求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同学们的吐槽也很神:“考完试,小伙伴们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武汉科技大学某学院出的题是:“本学期市场营销学老师在外表上最不像谁?”给出的选项是“马云、何炅、李健、汪涵”。另有一所大学的英语题更让学生刻骨铭心:“请用英语翻译校歌。”命题老师说:“不知道校歌,不挂你挂谁?”

  “我也有一道题,但不神秘,而且每个学期都是雷同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表现打个分数并说出理由。”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创新中国》思政课教师顾晓英说:“有学生会给自己打100分,也有同学谦虚地只打60分、70分,我会把同学们的自评分与我的打分进行对照,这同样也是考查学生的听课态度。但我认为,类似要求学生在一堆照片里指认出授课教师的做法,太简单了些。”据顾晓英透露,她也曾经脑洞大开,出过一张“照片辨识题”,只不过照片上的不是教师,而是教室里讲台下的全体学生,要求同学们找出你当时在哪里、在干什么,并做简要描述,还真有同学缺席了这张课堂实景照,当然也有同学被拍到正在走神……

  对于高校频现“送命题”,有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或让大学考试走向了娱乐化,这是比较危险的,不能引导大学生更认真更严谨地学习,不利于形成大学教育的学术秩序。大学应该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学术探索能力的摇篮,不是大学生娱乐的摇篮。但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许多人特别是网民之所以认为这些都是“奇葩题”“送命题”,恰是高校自主办学转型过程中存在规范缺失与舆论监督越界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对此,学校老师还没适应,社会舆论也没有适应。要让高校教师用好自主权,高校应该建立教师同行评价体系。同时,社会舆论要学会尊重高校的自主权。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专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流感来袭“达菲”紧俏
百年石库门建筑平移100米
让孩子走出校园看社会
青少年比赛 无人机操控
“送命题”还是“脑残题”?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送命题”还是“脑残题”? 2018-01-18 2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