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外来吃“年夜饭”
伦丰和
  伦丰和

  那年腊月,一到悉尼,我和老伴像从天而降的救兵,乐坏了女儿一家子——从此他们可以告别“洋快餐”过日子了。休息两天后,我主动请缨,披挂上灶,刻意露了一手。除了几只家常菜,我还抖出了秘密武器:拿到签证后才去学会的中西合璧“茄汁大虾”。端上餐桌时,不到十岁的俩外孙女看到满满一盘排列整齐、金黄色的澳洲老虎虾上,淋着一层菊花式样桔红色的茄汁,激动得双手并用,狼吞虎咽吃完了,还咂巴着小嘴吮干净指尖上的汁料。看着一家人围桌饕餮的热闹情景,我偷偷擦干额头的虚汗,悬着的心放下了。

  看来,我的厨艺得到女儿认可。晚上,她“约谈”我,用商量的口气鼓励我办一桌“年夜饭”,我信心满满地答应下来。不过,当她诡谲地笑着说还有几位喜欢中式菜肴的老外参加时,我的神经一下子绷得紧紧的,女儿笑着说:“你随便办!”

  “随便办?”在地生人不熟的澳洲,我哪能“随便”得起来?一是时间紧,马上就到除夕了;二是不懂外语、不会开车的我,单单要把食材办齐就不是件容易事。女儿在上海时是个饭来张口的主,在澳洲也以吃快餐为住,超市的门往哪开都不清楚。跟她打听的许多事,简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于白问。倒是两个外孙女帮了我大忙,从她们的书柜里找出了一张肉猪的卡图,我把它带在身边,坐火车、乘巴士,差不多逛遍了半个悉尼所有的大超市和肉食店,每到一处,从袋里掏出卡图,按图索“猪”,得到的答复除了“NO!”.还是“NO!”

  愁肠百结之际,巧遇一位也是来自上海的“老悉尼”,他建议我到华人聚居区里中国人开的商店看看。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很快就在悉尼的“伊士活区”买到了全部“下酒”用的冷盘食材。而且,价廉物美,花的钱还不到上海的一半。细问之下才知道,老外和年轻的华侨们一般都不谙此物的烹饪之道,少人问津,价格自然低廉。

  除夕那天,我自然成了家里的主角。开心的是,两个外孙女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态度好得让我惊叹,成了得力助手,她们俩围着好看的小围裙,跟在外婆后面,像两只飞进飞出的小蝴蝶,鼻梁上沁出细细的汗珠,显得格外可爱。

  晚上,客人们如约而至,一阵寒暄之后,上菜时刻到了。我故弄玄虚,为每道菜都配上了颇具中国文化的名字:“除旧盐水鸭”、“迎新白斩鸡”、“伦式‘招风’”(猪耳朵)、“丰和‘口条’”(猪舌头)……经女儿一翻译,老外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听不懂他们叽哩哇啦说的啥,但从他们惊奇的目光和品尝后跷得高高的大拇指,不用翻译,我就知道,这顿漂洋过海的“伦氏”特色年夜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几年下来,女儿“偷师成才”,这两年的年夜饭,她和女婿妇唱夫随,家传的伦氏菜肴只只原汁原味。两个亭亭玉立的外孙女也不用打下手了,女儿给她俩的任务是:“陪外公外婆疯疯去”,还总带一句:“别忘了把‘红包’骗回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在福州
王熙凤的美人心计
智慧快餐
老外来吃“年夜饭”
上海:下雪啦!
汉源书屋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8老外来吃“年夜饭” 2018-01-28 2 2018年01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