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申城老字号告诉你上海人元宵节好哪一口~~~
申城老字号告诉你上海人元宵节好哪一口~~~
申城老字号告诉你上海人元宵节好哪一口~~~
申城老字号告诉你上海人元宵节好哪一口~~~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老字号告诉你上海人元宵节好哪一口
手工汤团吃出记忆中味道
方翔
  近日,某电商平台根据不同口味的馅料,对于今年元宵节前的速冻汤圆(元宵)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黑芝麻馅堪称“人气担当”,销售量一马当先。然而,在不少申城消费者看来,相比机器制作的速冻汤圆,老字号的手工汤圆,更有元宵节的味道。  

  “肉馅馄饨菜馅圆,灶神元夕接从天。城厢灯市尤繁盛,点塔烧香费几千。”晚清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岁时》,折射出老上海的元宵节汤圆(亦称“汤团”)吃得也是别具特色。据有关资料记载,老上海人做的汤圆,一般每只汤圆有一两半以上(旧制16两为一斤),四只一碗,馅料有芝麻猪油、荠菜肉糜等。  

  从今年元宵节情况来看,申城老字号在创新之中更注重继承传统。“我在王家沙做了几十年,觉得手工的还是要比机制的好吃。”王家沙的蔡师傅说,“手工汤圆个大,汤团皮扎实,像每只蟹粉汤圆都要打18个褶,这样壳大了,里面的馅料更可以放多一些,下好之后,完全不是速冻汤团一煮就软趴趴的,而是粗粗厚厚很有嚼劲,一口咬下去很是满足。至于我们今年推出的鲜肉汤圆,看上去馅料并不复杂,但肥瘦要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吃上去有口感。汤圆的皮是滑滑糯糯的,馅是鲜美多汁的,这样才能显出我们老字号的特点。”

  据介绍,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销量前三位的是蟹粉汤圆、黑洋酥汤圆和荠菜鲜肉汤圆。蔡师傅特别提醒,汤圆要好吃,煮的功夫也很重要,“煮汤团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盖锅盖、不要用大火、不要心急。整个过程控制在12分钟。手工汤圆尽量不要冷冻。煮汤团最好用不锈钢的汤锅,锅要大,水一定要多,水开后一定要小火慢煮。”  

  豫园的宁波汤团店,近期也是顾客盈门,在元宵期间的销售更可达28万只。据介绍,宁波汤团店的面粉,是由三象粉、常熟粉、元进粉三种混合,再加入煮熟的糯米,所以吃口糯中带韧。芝麻选取纯黑芝麻;而板油则是由店内的师傅,一块块手工扳拆下来,一包三四斤的板油,一名师傅至少耗时一个多小时才能完工。这其中,更少不了手工制作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点睛之笔”。  

  手工汤圆同样也是陕西北路上美新点心店的招牌。虽然店面不大,只有芝麻和鲜肉两个品种,但每天售出的汤圆却多达2万多个,如果是下午过来晚的话,店门口就会贴上“生汤圆已售完”字样。   

  从各大老字号的定价来看,基本上与去年持平。虽然机器制作的汤圆比手工制作的汤圆价格实惠不少,但是口味和手艺也是一份文化遗产。不少市民为了吃上一碗手工制作的汤圆,大清早就赶去排队,为的就是记忆中的味道。  

  首席记者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家装专版
豫园灯会今起至四日封城售票
手工汤团吃出记忆中味道
王家沙汤团俏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广告A07手工汤团吃出记忆中味道 2018-03-02 2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