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纪录片《人生果实》把很多人看哭了。
有人说,“这就是我最向往的生活。”其实,这部片子只是记录了一对老夫妻的真实生活日常,非常平淡、缓慢、安静,甚至没有多少配乐。连此片导演都说:“整个拍摄期间,都没拍到什么‘精彩’片段。”
但是为什么,它能拿下2017年日本多项电影大奖第一名,在豆瓣上也保持着9.5的高分?
因为它能让你,让每一个观看的人,开始思考一件事:怎么能像他们那样生活,温柔而幸福?
他收到一封来自精神病院的信
“我在佐贺县一家精神病院工作,医院最近想建造新的设施。我们的患者,大多是经历了经济社会的磨炼,在过度劳累中迷失自我而发病的人。怎么才能让他们生活得像个人一样?请助我们一臂之力。”
这封信是写给纪录片《人生果实》主人公之一,日本建筑师津端修一的。看到它的瞬间,我忽然想到,“经历了经济社会的磨炼,在过度劳累中迷失自我而发病的人”中,会不会也有你我?所以,想将这部“平淡”的纪录片分享给你。
他90岁,她87岁,他为她造了一座小木屋
在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高藏寺新村的一隅,有一间漂亮的木屋。这是建筑师津端修一为妻子津端英子亲手建造的,她梦想中的木屋。
纪录片拍摄时,修一90岁,英子87岁,两人已在小木屋里生活了四十多年。
这间木屋,是修一仿照他敬仰的建筑大师安东尼·雷蒙德的家设计的。其实,他们生活的这整片高藏寺新村街区,都是修一负责规划的。
修一和英子在屋前庭院里开辟了个菜园子,大约两百坪,分成21块,每块种着不同的食材,周围还种着果树。
圆白菜、茄子、黄瓜、西红柿、生姜、鸭儿芹、草莓、樱桃、梅子、柿子、无花果、柚子、栗子、小酸橘……五十多种水果,七十多种蔬菜,全年都有收获,几乎自给自足。
修一常说:“城市需要森林”,他觉得一个人想要好好生活,不能远离树木。所以,他在木屋西面空地上种了180棵树。野茉莉、鹅耳枥、枹栎、麻栎、榉树……这片小树林,是修一和英子两人一起喝茶时最喜欢的风景。
窗外是修一栽种的杂树林,杂树林和菜田间还有一块块的小黄牌子,上面写着:
甘夏蜜橘,用来做橘皮果酱!
竹笋,你好啊!
报春草,到春天啦!
牌子是丈夫修一刷的,可爱的话是妻子英子写的。
他们还为鸟儿特别准备了专用水缸,供它们洗洗澡,喝喝水。旁边的牌子上写着:“这是小鸟专用的水哦。”
英子很会做饭,她能用自己种的食材做出各种好吃的,松饼、草莓蛋糕、焦糖布丁、桃子蜜饯、糯米团子、羊羹、咖喱、土豆炖肉,什么风格都有。
当季新鲜收获的食材吃不完,就会被英子做成腌渍菜、风干菜、酱料、冷冻汤、果酒等耐保存的食物。冰箱门一打开,里面总是满满当当又整整齐齐的。
樱桃成熟了,她会和修一一起采摘。其中大部分做成果酱,一部分做点心,一部分泡进葡萄酒醋,还有一些缀在酸奶里,拿给修一吃。修一尝了口,做了个被酸到的可爱鬼脸,但还是一口一口全部吃完。
他们太不一样,他们有共同的目标
一起生活数十年,抬头不见低头见,修一和英子却极少吵架。
为什么?难道是性格相近?
并不是,他们太不一样。
他有一个航海梦,一颗去远方的心。却为她建了一间木屋,一起慢慢变老,相伴一生。
她有一个田园梦,只求自耕自足,岁月安稳。却悄悄把首饰典当,攒钱给他买心心念念的帆船。
他爱吃传统日式早餐,她爱吃西式早餐。
于是她每天都做两套早餐,他吃海苔米饭配渍菜,她吃面包抹黄油和自制果酱。
他最爱吃土豆。
她唯一不爱吃的也是土豆,却还是常常做给他吃。
她说:“我做饭的最大心愿,就是听到他说,好吃。”
她“毛手毛脚”,有时会忘了关燃气或水龙头,走在自家菜田里也会绊到脚、撞到头。
他小心谨慎,都看在眼里却不忍责怪。而是想到一种绝妙的提醒方式:写小木牌。
比如“燃气开着,勿忘!”“放洗澡水中,勿忘!”“洗衣中,勿忘!”“注意!撞到会痛!”
他还为她做了“求助木牌”,如果英子做农活时哪片地需要他翻一下,就在那里插上一块“修一,拜托!”,修一看到后就会过去搞定,然后插上一块“英子,OK!”。
“你怎么又忘了关燃气?”
“你去把那片地翻一下!”
如果夫妻间总出现这样的对话,心情多少会变差吧?深知这点的修一,用小木牌轻松解决了难题,他说“夫妻间要留有空隙”。这是修一的浪漫。
两人有没有共同点?当然也有。
他们的目标,都是过“越来越美丽的人生”。抱怨和批评在这个家中是禁忌,他们只想着当下的事和快乐的事。
他们也都坚信,“好生活无法用钱买来,而是用时间积存下来的。”比如种地,他们尽可能用天然的方式耕种,不施农药化肥,而是用园子里的落叶和蔬菜残渣自制堆肥,循环利用垃圾废料,花时间去培育更肥沃、健康的土壤,再慢慢等待土壤去孕育更丰美的果实。
修一和英子希望,能将两人用一生培育的土地,将他们用时间积存的“果实”,留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