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自述
南妮
  南 妮

  我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 医院里挂着“优先照顾离休干部,现役军人,七十岁以上老人”的招牌,可即使是被照顾的对象,我看个病,挂上几个科,仍然要排不短的队。中年以下的人士在旁边的机器上刷卡挂号。我哪用得了自助机!看到闪烁的荧光屏就怕自己弄错,还怕等在我后面的人可能有的白眼。

  听说专家门诊都是网上挂号,可不,即使你清晨5点出门,7点排在第一个,还是被告知,该专家本周的号都已挂完,要么是一个月后;要么到他的另一个点,自费,巨贵。弄不懂如今的名医都“双轨制”了?——我只有祈祷我的那部老机器能维持一个月的正常运转。

  老同事老朋友爱给我快递东西。如今的快递竟然不是送到家里,而是送到小区里叫“丰巢”的大铁柜子。密码发在你的手机里。第一次我去取,弄出了一头汗。幸亏后面一个小青年帮了忙。第二个包裹隔了一个多月,小青年上次教我的,我早忘了。我只有拜托老兄弟们别再快递土特产给我。

  叫做“摩拜”的橙色自行车,不知道小青年们是怎么把手机往那一扫,锁一弹,车骑走的。国家免费的资源就因为老朽的“不思上进”而无法享受。想想国家的免费资源也的确应该给“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们享受。他们每个月要交多少房贷啊,而我在这方面分文不花。心态摆平,思路转换,心情立好。

  请个老朋友吃饭,店里竟然没有菜单。你要在电脑里划拉。这种地方,我是一概叫服务员给我鼓捣的。空的时候他们蛮热情;忙的时候,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语气就有些不耐烦。你没有时间是?时间我有的是。我等你忙完,或者干脆跟这种店拜拜。

  我哪能能跟所有的新生事物拜拜。除非你不想呆在这城市里。

  据说现在付账都是手机。街边吃一碗小馄饨,也是手机扫一扫。那天的馄饨店里只收现金。坐在我边上的两个小姑娘,一人问我借了10块钱才吃上了馄饨。她们说微信转我钱。我没微信,也没支付宝。“我请你们好哩,只不过一碗馄饨!”——终于也有老头子显威风的时候,高兴还来不及!没有我这皱巴巴的二十元,两个时髦小姑娘只能“望馄饨止馋”不是?

  不带现钞的人真多。这个世界弄不懂。终于也有拒收现钞的地方。“钱也不收,那收什么?”“手机扫一扫!”“手机扫一扫!”

  看来微信,支付宝,是一定要找人教一教,绑一绑了。据说,这样功能俱全的“一机在手”,连付水电煤都可以不用出家门。那么,请你告诉我,哪里有这样的学习班可以上呢?付点钱我不怕。怕的是有钱找不到地方付。

  还是医院。医院是我们七十八十九十的人打交道最多的地方了。那天去配药,是某月一号。窗口排队的长龙一直延伸到马路牙子上。是了!有些药,医院只在上半月配出,下半月则没有。如此人为之举,造成了老人们的紧张。说是“像抢药”也不过分。医院,你真的是只能上半月配药,下半月无药?老人们,争气点,至少不必在每月一号“蜂拥而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广福忆旧
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自述
寻墓记
香山赛谜记
烟花三月下扬州(剪纸)
有温度的“小”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枇杷里的快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自述 2018-03-31 2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