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温度的“小”
侯宝良
  侯宝良

  快奔七的我,“老”字早已不绝于耳,路上问路的跟我打听:“老先生,请问坐地铁往哪里走?”小学放学了,孩子们见了我,甜甜地叫唤:“老爷爷好!”上了车,有人给我让座:“老爷叔,您坐!”我还没觉得自己步履蹒跚,怎么就“老”了呢?凑近镜子一瞧,满头白发早给你贴上了“老”的标签。“老”字听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但也有人称呼我“小”, 这又是另番境遇,给了我时光倒流的感觉。多年不见的老邻居见面脱口而出:“小弟,近来可好?”不免让我一怔:“已‘老头’了,咋还叫‘小弟’?”再想,人家从小和我一起滚打,从来就是这么叫的,习惯得把岁月都叫停格了。如果称我“老头”,不就显得生分了吗?那是多少年积淀下的情分啊。确实,情分不分长幼。想起早年我在电机厂工作时的同事“小花”,年龄五十开外,机要秘书,整天穿梭在厂内各办公部门,大家都叫他“小花”,他也乐呵随应。起初我们听了有些别扭,快属我叔叔辈的人了,起码得称他一声“老花或花师傅”吧,可“小花”不乐意,他说:“倒不是我怕老,而是听惯了几十年的亲切称呼,这是一种享受啊。”他愿意久久地享受亲人般的氛围,不在乎长幼礼节,听来倍感温馨,好像回到了从前热乎乎朝夕相伴的年代。家里年逾九旬的老母,每天朝夕“小弟”不离口,如此温馨也不是谁想有就有的。

  然而,这熟悉又百听不厌的“小”字却在渐渐少去。前不久听同事说起老领导走了,那就是打电话去一听声音就叫我“小侯,侬好”的老科长,在他面前我一直是个小字辈,业务上接受过他的指导,他的问候是长辈的关切,也是荡漾在我心中的暖流;又见微信上老邻居发来了消息:“陈家姆妈驾鹤仙逝。”嗨!生命无常,一时使我想起动迁前的朝朝暮暮:“小弟,粮店来好米了,问问屋里大人要买吗?”“小弟,明朝侬休息,过来吃饭。”她看着我长大、结婚一路走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回想起来,“小”字里浸润着长辈们朝朝暮暮的情感,包含着太多的温馨往事。光阴荏苒,如此暖意浓浓的“小字”正渐渐离我而去。晚霞虽然艳丽,毕竟已在夕阳下。这些“小”字我必当好好珍惜,那些都是沐浴过我成长、温暖无比的暖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广福忆旧
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自述
寻墓记
香山赛谜记
烟花三月下扬州(剪纸)
有温度的“小”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枇杷里的快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有温度的“小” 2018-03-31 2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