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与信任的场所
刘伟馨
  刘伟馨

  瑞典影片《方形》,曾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拍过《游客》——在一场雪崩前,丈夫抛弃妻子和孩子,自顾自逃命,引发家庭危机,而《方形》如同《游客》一样,也着力描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一次,并不局限于家庭。

  这部电影切入点是艺术,一家以展示现当代艺术作品为主的美术馆,具有先锋性,其装置艺术,蕴含令人想象的空间,比如,在空阔的房间里,堆上十多堆三角形的沙砾,表达什么意思?任你自由品味。现在,美术馆准备推出一个重点展览项目“方形”,在广场和美术馆内,画出一个“方形”,当人们走进这个“方形”,一切都改变了:“方形之中是关爱与信任的场所,在它的界线之内,我们共享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用美术馆馆长克里斯蒂安的话来说,他想看看这个“方形”会如何触发公众的行为,在这个“方形”内,人们真的会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吗?

  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它并没有测试人们在面对“方形”时的所作所为,反而把目光对准了策展人克里斯蒂安,他的偶尔一次遭遇,让我们看清了,他原本主张人与人信任、关爱、平等的理念,和他实际行为竟有如此大的落差,在他潜意识里,人还是有身份、地位、财富之分。克里斯蒂安上班途中,为帮助他人,反而遭劫,被窃走手机、钱包;通过手机定位,他找到窃者所住的公寓;写了50多封威胁信,他挨家挨户分发,最后,虽然窃者归还了手机、钱包,但却伤害了无辜的人;一个被家人怀疑是窃贼的男孩,找上门要求道歉,推搡中男孩掉下楼梯……克里斯蒂安的这一举止,如同他后来所检讨的那样:“我太自私了,漠不关心,先入为主。”那栋大楼,居住的并非富裕人家,他对他们轻视、无视,反过来,他也认为,他们对自己这样阶层的人,也有偏见,“也许,因为我们的生活是那样不同,在某个爆发点上,就会引起政治冲突”。

  克里斯蒂安高人一等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对瑞典最弱势群体乞丐的态度上。在便利店里,为乞丐买鸡肉脆面卷,具有一种居高临下、施舍的姿态;找回手机、钱包后,主动给乞丐钱,算是对此前写威胁信的一种“脱罪”;在商场找乞丐看管物品,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最不能原谅的是,为宣传“方形”展览,美术馆找来的市场公关机构,竟在“方形”内拍摄“将金发小女乞丐炸成碎片”的视频,这已经同展览初衷背道而驰了,而它的罪魁祸首,实属克里斯蒂安。

  《方形》的许多片段,都是讲述人们相处的艰难,比如,艺术家演讲,会有骂粗话的病患干扰;厨师遇到的,是绅士名媛对自己的不尊重;克里斯蒂安和美国女记者总不能坦诚相见……克里斯蒂安曾告诉两个女儿,她们的祖父6岁时,曾祖父母敢于让他独自出游,因为那时人们相信周围的大人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迷路时,会伸出援手,但现在,大家都会觉得附近的大人特别可怕。

  《方形》是一部讽刺剧,其中有一场戏,尤其令人震惊:在一个高贵的晚宴上,名流云集,由人扮演的“猩猩”,将对人群发起攻击。在我看来,这是和“方形”相对的一场戏。如果说,“方形”代表着美好,那里平安、和谐,那么,晚宴现场可以看成是“丛林”,那里充满着不安、争斗,“狩猎的本质是博弈”。起先,“猩猩”的表演让人好奇、轻松;渐渐地,人们越发紧张;后来,在“猩猩”的肆虐下,人们变得冷漠,只求自保,只是最后,无奈之中,奋起反击……多么有寓意的一场戏。

  这部电影,如果你仔细看,出现过无数次的“方形”构图:门、窗、公寓楼梯、演出场所,或许导演在暗示或提醒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方形”,“方形”就在我们周围。那么,我们如何走进“方形”,融入“方形”,去寻求那一片信任、关爱和平等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故乡樱花最鲜艳
关爱与信任的场所
万水千山总是情
书法
游子之歌
岁月留声机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关爱与信任的场所 2018-04-02 2 2018年04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