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冬之际,听我的一位常州老乡朱学东先生说起他每天抄诗的事,突然想,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呢。之前断断续续地写毛笔字,为了自己静心安神,当了气功一样地来练。抄诗这事似乎不错,看朱先生在微信上秀他的各种抄写,有诗有古文,老梅想,可以选一位自己喜欢的诗人来抄,用一年时间,抄一位作家的诗全集。
抄全集这样的念头也来自于我儿子王尔清,这几年跟着他学读书听音乐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全集,一个作家的作品从处女作读到最后的未完成稿,这样就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的思想路径和风格演化。
于是决定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这是一位十九世纪的美国女诗人,生前发表的诗只有十一首,但去世之后却大放光芒。
自己选择狄金森,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按我从前风风火火的性格,是不会在意她这种淡然却幽深的境界的。之前喜欢的诗人大多是那种“风雷激荡”的,但是,近年来却越来越靠近狄金森了,喜欢她的淡然和睿智,喜欢那种不动声色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喧哗,但是有立场地站在这个地方,不张扬,不浮夸,却一切了然于心。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我的生命曾两度中止
在终止之前,它仍在等待
看第三次苦难的秘密
是否会被时间的手揭开
……
她的诗高度凝缩,充满着断裂和空白,充满着一个个破折号,真不知道这些破折号是在提示着什么,看那部传记片《宁静的热情》中,她为诗中的破折号和她的责任编辑争执,甚至为了保护这些破折号而从此不再发表……
真是神奇的破折号——
懊悔——是记忆——醒着——
五内纷纷骚动——
往事循迹显现——
在窗前——门前——
往昔——置于灵魂之前
被火柴点燃——
细读精审——以便于——
助信仰伸展——
……
每天抄诗,十五行的稿纸抄上7至8页,大约四十五分钟左右,用正楷很认真地抄,一笔一画,一年中大约有三百天都认真地抄写了,于是积攒起了差不多1700页稿纸,一天一天没觉得,一年下来,有了这一大堆。
一年里和狄金森相处,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写小字了,以前写的字张扬甚至有点跋扈,但现在的字变得内敛了不少,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字体,也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抄诗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整剂。
还有一个变化是自己的文字感觉越来越干净了,基本没有废话,很少形容词,尽量力求准确,因为抄诗,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浮现出来,被诗人的词语引导着,发现了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潜伏着的想法。
抄诗一年,和狄金森愉悦地相处,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接下来,接着抄,辛波斯卡,我们接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