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题材的纪录片《生门》一播出,我便认认真真地追起了剧。生与死的角力,坚持与放弃的取舍,人性光芒与幽微的交错,无不在妇产科高度浓缩。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集,每一个宝宝的诞生,都令我流下悲欣交集的泪水。
《生门》太真实了!摄制组蹲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700多天,完整记录了40多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大部分产妇都是从各地转来的重危产妇。然而,无论是胎盘前置、瘢痕子宫、胎膜早破,抑或是患有重症肝病、肾病、高血压,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甘愿冒着从“生门”跌进“死门”的风险,把宝宝带到世间。
好友们曾不止一次地劝我,“怀孕了就不要再看这样的片子啦”“当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哦”。但一集不落地追完,我感到自己可能更懂得了珍重生命、体恤父母。
平凡之人,无病无灾地过平淡生活,就是福气。我们舍不得让命运的波诡云谲来验证自己与家人的感情,但往往在庸常生活中滑落到麻木的境地——与父母相处尤为如此。说来实在惭愧,当《生门》的镜头展示手术台上的母亲看到新生儿第一眼时那疲惫而欣慰的笑容,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妈妈两年前曾对我流露出的失望眼神。
事情说小不小。妈妈患有严重的颈腰椎病,无法提拿重物,每回坐车都需要戴腰托和颈托,否则不能承受车辆颠簸造成的冲击。两年前,我和妈妈参团去南方旅游。我背着一个双肩包,把她的大部分随身物品放在包里。在景点游玩时,妈妈几乎每隔一刻钟都要问我,“包重不重?吃得消吗?东西拿一点出来给妈妈拎吧!”南方暑热,汗气蒸腾,我很快变得不耐烦起来,总是皱着眉生硬地回答她“不重,不要拿出来”。我那时完全没有体会到,一个饱尝病苦的颈腰椎病患者,是多么害怕孩子因为用力不当而重蹈自己的覆辙。
这还不算完呢。有一日,我们从景点A赶赴景点B,导游称车程约5分钟。因上车匆忙,妈妈没有提前戴腰托,还放在我包里。大巴启动不久,忽然猛地一个急转弯,妈妈示意我赶紧把腰托拿给她。而我,竟鬼使神差地说出了这两年来最愧悔的话,“5分钟就到了呀,不要拿进拿出了!”
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宝宝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出生了。第一次从B超屏幕上看到TA圆圆的脑袋、小小的身体,第一次听到TA“哐哧哐哧”像开小火车一样的有力心跳,第一次感受到TA仿佛小蝴蝶扑扇着翅膀般的可爱胎动……都有无限甜蜜涌上我的心头。30年前,妈妈也是如此感受我的到来的吧!她也曾用疲惫而欣慰的目光与笑容,无限爱怜地抚摸新生的我。而如今,她的那个小不点,那个萦系着她30年浓浓爱意和沉沉牵挂的小不点,却这样伤她的心。
在我们这样过于克制情感表达的家庭,父母从不讲“我们想你”,总是代之以“星期几回来吃饭?”,我也当面说不出“我爱你们”,最多微信发一个带有爱心的卡通表情。我在想,我要和妈妈一起观看《生门》的回放,妈妈会明白我的歉意和感激。
当一个宝宝来到世间,愿你被珍重对待,因你是一个妈妈劈荆斩棘迎来的生命之光。当一个宝宝来到世间,愿你能体恤父母,因他们是将自己引满的弓,从弦上发出生命的箭矢,目送你一路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