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成好习惯,从“不方便开始”
殷 骏
  殷 骏

  近期,居民小区建筑垃圾清运费涨价问题再次引人注目。一个很多人都有的遭遇是:正要休息时,从左邻右舍正在装修的房间里突然传出使用电钻和榔头发出的刺耳噪声。噪声之大、震动之剧,即使是在允许实施噪声装修的时间段也足以令人心烦意乱,甚至因在禁止实施噪声装修的时间段里实施违规装修导致邻居老人突发心脏疾病身亡之类的极端事件也并不鲜见。尤其是电钻,几乎成了装修队的万能神器,每每想起未用一度电和一根铁钉建成的故宫和众多古代优秀建筑,这些惯用电钻的装修队员又作何感想呢?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旧的或者别人用过的就是不好的,就是需要破除的。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笔者亲眼目睹过一户居民将前任业主刚装修好一个月、一天都没正式居住过的二手房的豪华装修全部拆除,重新装修。尽管其重新装修后的效果并未明显超过前者,但大量崭新精美的装潢被电钻、榔头毁于一旦已成事实。相信这一场景会令每位珍惜资源、重视环保的人士痛心。居民希望清运建筑垃圾的收费标准保持在低水平,是为了便于其彻底重新装修,这一需求本身是合理的。一旦建筑垃圾清运收费标准长期处于低水平,很有可能会助长国人过度装修的不良习惯。

  很多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的人都有的一个体会是,在这些国家里,居民搬家到某处二手房,对于房子里原有的软硬装潢,大都是能沿用就尽量沿用,至多是翻修一下,大部分情况下,装修房子时很少听到电钻和榔头之类工具发出的噪声,也基本都能遵守关于实施噪声装修的时间段的规定。为何这些国家的居民能够做到节约地球资源,尽可能沿用原有装潢呢?以笔者曾长期生活、学习的日本为例,日本大部分居民小区里每月能清除建筑垃圾的天数一般只有几天,而且大部分都是收费的,按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收费标准也并不低。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如个别居民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或者未经付费随意倾倒垃圾,甚至会面临罚款,至少也会亲眼目睹自己倾倒的垃圾被原样搬回自家门口的“盛况”。不仅是建筑垃圾,针对生活垃圾的管理也是如此,规定得既细致又严格。很多短暂到访过日本的朋友都有的一个深切感受是,日本的公共区域基本看不到垃圾箱,每每想扔垃圾的时候会感到不便。相比国内大城市中心区域几乎每隔几十米就会设有垃圾箱的做法,日本及不少国家的垃圾箱确实少了很多,但日本当地的居民并未因此抱怨不方便。可以说,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不便,当地居民逐渐养成了珍惜资源、尽可能循环利用废弃物、不随意产生垃圾的良好习惯。

  反观居民小区建筑垃圾清运收费标准问题,清运人员漫天要价显然不应该,但笔者仍然建议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及压缩可能清运的时间段,通过感受到“不便”,倒逼居民逐渐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尽量不对二手房进行破坏式装修的良好习惯,而这又何尝不符合共享经济的初衷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8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养成好习惯,从“不方便开始”
向谷建芬们学习
老港咸菜塌饼
环境既能致病也能治病
葵花的夜晚
形神兼备“大师傅”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养成好习惯,从“不方便开始” 2018-04-03 2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