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心、眼、品写天、地、人
于涛
  ◆ 于涛

  现实题材戏剧直面现实、社会、人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现实题材创作一直被鼓励、提倡、重视,结果却一直不令人满意,尤其是观众不满意。探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克服和解决也决非一日之功。对创作者来说,首先要检视自身,以期找到正确的路径方向。

  心净,无所扰

  聚焦时代,反映社会是文艺的重要功能。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是我国戏剧创作的主流,在坚持现实题材的道路上,中国戏剧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这套体系和方法指导着一部戏剧作品的题材选择、故事结构、关系设置、人物性格、情节走向等诸多方面,为剧目的创作提供了遵循。在此基础上,中国戏剧呈现出独特的样貌和风格,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但如果规律中的某些组成要素被人为地极端突出和强调,突破了应有的“度”和“限制”,就会引起背离规律的异化。

  正如在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选题方面,为了追求“零时差”以博得“视角独到”或“嗅觉敏锐”的评价进而攫取各种利益,将“把握时代脉博,反映社会现实”异化为了“紧贴时事,图解政治”。这种现象出现得很早,影响也很深,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戏剧创作乃至文艺创作中集中选择“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题材的“扎堆蹭热点”现象就是它的直观表现,而其背后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作怪。

  创作者的思想如果被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所侵扰,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思路就会有所偏移,在创作时就会忘记甚至无视所应遵循的规律和站定的立场,让情节和人物被某种理念,被所要宣传、弘扬的某种精神所推动。此时,“一带一路”“精准扶贫”充当的角色就是一块不甚重要的活动背景板。它的存在不会提升作品的艺术成色,消失亦不会影响作品的水准质量,那么它真正的价值几何?

  因此,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成不成功,好不好看,首先在于创作者是否能够克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回归艺术创作所应持有的本真心态。

  界宽,包万象

  现实题材戏剧要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多元,但遗憾的是,较之影视作品,戏剧舞台上的现实题材作品是如此的单调、乏味、雷同,反映多元文化丰富调性的作品寥寥无几,反映特定人群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基本缺失。当中国电影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深度、广度、角度愈发深邃、全面、犀利;当中国电视剧已开始细分目标观众,年代、家庭、职业、权谋、悬疑剧等类型日益丰富,中国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却表现出了对最广阔社会、对最现实生活的疏离,题材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当我们屡屡听说“现象级影片”“现象级电视剧”时,却难有在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方面可以匹敌的“现象级戏剧”。

  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到底要走一条怎样的路径?这个问题看似是个理论问题,实际上是实践问题,看似创作问题,其实是个接受问题。归根结底,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表现的是现实,如果这个现实不是大多数观众所观察、体认的现实,或干脆忽略、无视了一大部分人和他们所处的现实,这样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直到被自己堵死。而如果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丰富,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多样,现实题材戏剧能够扩大视野,更真实、更本质、更深刻的贴近与表现,路就会越走越宽,行人也会越来越多。

  品高,自不俗

  现实题材戏剧真正进入到创作阶段,考验创作者的指标就是其艺术构思能否客观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符合当下审美。这种把握至少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备整体认识的能力,更具当下性和思考度地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理出头绪,还原本质。

  艺术创作者首先要具备拨开迷雾发现本质的能力。无需讳言,当下的社会生活,各种矛盾交织,各色人等混杂,各种价值观杂陈,如何解读社会现象,如何呈现生活真实,如何还原生活本质,对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能否对这些现象、真实和本质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则进一步决定了作品的思想锐度。

  二是具备人文精神,从具体的事、物中传达对人的深刻关切。

  现实题材创作的客观要求就是表现人、关切人。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优秀剧作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大家越来越认同、越来越自觉地用戏剧来呈现人的境遇、情感、选择,并试图探讨人与自身、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之法。因此,当下的现实题材创作,要求创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能且愿意沉潜到生活深处,不居高临下,不猎奇窥视,用真诚的情感接近人物,用细腻的心思体会人物的生活和情绪,用深厚的功力塑造有体温、有生气的人物形象。

  三是体现隽永、蕴藉的美学品位与追求。

  一个需要重视的客观现实是,现在观众的欣赏品位越来越高了,煽情式、洒狗血式、用力过猛式的作品越来越不被待见,现在观众是抱着冷静甚至挑剔的态度进入剧场,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起伏的节奏和抓人的剧情,还要求在讲好一个完整故事之外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多可供品味的细节,有更多解读的角度,有更多深入思考的空间。事实上,欣赏水平的提高是观众文化程度提高、观赏量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创作者美学观念和创作手法的提升和更新跟不上观众成长的速度,作品自然会被批评甚至嘲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际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家装专版
5月的中法诗韵与东欧色彩
以心、眼、品写天、地、人
一千零一种声音幻想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A20以心、眼、品写天、地、人 2018-04-28 2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