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是首个获得区级和市级质量管理奖的文化机构。长年被归类于“文艺圈”,总是容易让人忘记,艺术院团本身也是艺术管理企业。昨日,周平向记者说起获得的这两个奖项,“质量管理奖就是评判企业绩效管理‘成色’的标准。”在周平看来,现今中国的80余家交响乐团,数量虽多发展却参差不齐,理念差异巨大。未来中国交响要在世界形成品牌,绝不是靠一两家交响乐团的成功,而是需要整个中国交响力量的崛起。
何为“质量管理奖”?质量管理奖评选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国家标准,包括对企业未来愿景、文化核心、领导班子、战略方针、组织及员工管理、社会责任、市场与顾客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拿上交举例,乐团以“音乐沟通世界”为口号,从2008年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开始,上交理事会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在人才引进、资金募集、管理规划等方面比照国际知名交响乐团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机制创新。
上交凭什么脱颖而出?“音乐季预售票”模式成为亮点。“预售票是国外乐团和剧场通行的一种做法,2009年上交首次发布乐季预售票,成为国内交响乐团首个与国际接轨的预售票制度。”周平回想预售票的推行曾经历难以想象的坎坷:“要提前一年从观众口袋里掏钱不是容易的事,中国人没有预购演出票的习惯,从当初预售票销售不足20%到去年超过50%,天知道要让听众养成这一习惯,我们做了多少工作。”
事实上,更难的是预售票模式背后,系统且专业的艺术管理所支撑起,这其中包含节目策划、乐队管理、客服、市场、媒体、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才能奉献给观众优惠的票价、优质的服务。
此外,上交在业务板块上的成熟与扩展也是获奖的原因之一。相较于过去,上交目前业务工作包括音乐季演出、音乐厅演出管理、夏季音乐节、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乐队学院、音乐普及教育、音乐博物馆等等,无论是涉及领域还是工作量上都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通过此次参评,特别是专家组的现场评审,也让上交看到了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对于院团发展的重要性,看到了上交与各行业先进管理机构之间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论坛筹备会上,上交提出了关于标准化体系的设想,希望和同行们分工协作尝试构建一套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乐团指标体系,从而进一步助力推动并践行乐团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