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一把宜家椅子需要多长时间?这可能取决于你有多心灵手巧,取决于什么类型的椅子,但20分钟总还是相当不错的。而这也是全部用现成部件建造的NTU机器人的成绩单。面对宜家的实木斯特凡椅子,机器人花了11分21秒规划运动路径,花3秒钟定位零件,随后花8分55秒实际组装,直到完工。
机器人的主要物理组件包括一台3D摄像机、顶端带六轴移动平行爪的工业级机器臂,还有安装在腕上的力传感器。这些部件在开发者编码的算法指导下,重现人处理复杂物体的能力。
机器人一开始会拍摄各种部件的3D照片。部件都铺在地板上,模仿我们打开宜家产品包装盒时的人为混乱。机器人根据不同部件的位置创建了分布图后,用一双机械手收集部件,力传感器帮助确定压力水平,螺丝整齐地插进销孔,一块块拼合成椅子。
“让机器人在这样的精度拼合一把椅子,其实比想象的更复杂。”带领NTU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团队设计这些机器人的助理教授Cuong说,“对人来说,装配工作自然而然,而机器人则需要分解不同的步骤,如确定部件位置、按需施力抓住部件、确保机器臂移动时不会相碰。我们完成大量工程,开发算法使机器人采取必要的步骤,自行组装。”
团队现在正由此出发,计划为机器人配备先进的人工智能,让其能查看说明书或参照已完成的范式实例来组装。团队还与一些公司合作,将这种操控能力应用于工业领域,比如汽车玻璃的黏合、飞机金属部件的钻孔,而这些“灵巧任务”本来不太适合交给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去做。
Cuong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人类环境中的复杂操作任务其实需要许多不同的技能,包括能勾勒部件的确切位置,规划无碰撞移动路径,控制所需的力量。基于这些技能,你还必须能管理机器人和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我们建这台机器人的思路,从设置平行爪,到手腕上的力传感器,都是顺着模仿人操控物体的路子。”
他们将论文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还在线提供了约3分钟的视频;而团队的工作则是花费了3年时间。这也算是科学界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吧。比尔(图: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