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每天的辛苦,无私的奉献 ,“护士节”说护士
~~~——每天的辛苦,无私的奉献 ,“护士节”说护士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如花的笑靥
那些感人的画面
——每天的辛苦,无私的奉献 ,“护士节”说护士
家 伶
■ “左英奖”获得者、一妇婴东院护士长厉跃红对产妇进行分娩前健康教育和指导
■ 戴琳峰在接待老年护理专家团
■ 进行血透治疗的画家杭英在512护士节前夕将亲手绘制的团扇赠送给护士
■ 刘宏教宝宝出生后裸贴的方法
  ◆ 家 伶

  编者按>>>

  5月12日是第107个护士节,护士在全球健康体系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也是应对当今全球老龄化的重要力量。从2017年开始,国际护士会开始关注护理行业的引领作用。那么,护士的日常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她们碰到事情是如何处理的?本版作者采访了从事护理工作二三十年的几位资深护士,她们都得过不少行业奖,其中有今年“左英护理奖”的获得者。

  这一天,她都忙了些啥?

  早上7:30,戴琳峰已经换好了护士服,坐在了办公室。她微微一笑,看起来像三十出头的模样。

  25年前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系(现交通大学医学院)完成5年本科学习后,戴琳峰成为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招收的第一位本科护士,直到现在仍然在这家医院的这个护理岗位。

  她还没坐稳,值班护士长就来到了办公室,简述了昨晚值班的重点事项,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护理情况,护士的具体调配,晚间夜查房是否有异样等等。

  作为护理部主任,戴琳峰必须清楚地了解医院里所有的护理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8:30,各个病区的护士长都已经习惯性地坐到了四楼会议室,开始详细地讨论工作。戴琳峰主持的这个会议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昨晚护理详情;二、今天的工作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前一天的总值班这个早交班时,会详细说明昨晚的护理情况,关照晚间做过的重大手术,以及危重病人和纠纷病人现况,还汇报护士的急救能力和值班纪律情况。

  如今,医院注册护士人数479人,管理这么一支庞大的护理队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仅靠《护士条例》,还要有一系列的培养体系和激励措施。

  总结完昨天的工作,布置好今天的工作安排,照例是巡回病房,但今天下午有一个参观团要来拜访,戴琳峰决定先去检查场地。

  10:00,坐电梯到老年医学科。戴琳峰告诉我,这个病区目前有37张床,护士14+1(护士长),符合国家病人和护士1:0.4的配比要求,这里的老人慢性病为主,脑溢血、心衰、冠心病等等。老人以护理为主,十分辛苦,尤其是饮食上的要求,值得年轻护士好好学习,可以在临床上边学边提高,学校里可没有这么多实践的机会。

  有38年工龄的58岁内科片总护长徐靖说:老年科的护理主要是口腔护理、各类导管护理、皮肤护理以及专科护理,还要防坠床与跌倒。她介绍了一个成功的压疮护理,一位老太溃烂的皮肤在护士利用特有的经验精心看护下好了。作为九三学社成员,徐靖去年还给区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和平公园建南丁格尔纪念馆》的提议。

  戴琳峰询问老人情况,一间间查房,细致到病房的窗帘、盆栽,坚持做到不妨碍老人才放心。听她介绍,老年科是新型学科,医院重视,先行先试,护理也到位,去年还荣获上海市老年护理示范病区。  

  11:00,戴琳峰回到办公室,匆匆吃了点从食堂打来的饭菜,当中还被晚上约谈合作的电话打断。一会儿,肾移植科的护士长王薇薇拿着一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进来谈论文的事,其间又有人插进来讲科室调整房间的事。王薇薇很开心,她主写的《老年反流性食管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发表了,为此,她花了几年时间搜集积累资料,并经常找戴琳峰询问,经过详细的指导完成了她的第一篇论文。

  不一会,外科韩金燕护士长来讲她要做的康复课题,准备到区里市里打擂台,但心里还没那个底,希望戴琳峰给些建议。而骨科一病区的护士长卢志琴已经发表了20篇论文。

  34岁成为当时上海市最年轻护理部主任的戴琳峰一直希望自己带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高,所以鼓励大家搞学术研究和课题项目。

  12:00,戴琳峰来到了血透室,我在这里看到了男护士。护士长刘瑾瑾告诉我:“男护起步慢,但真正上手以后专业性强、认可程度高。这里每周分一、三、五和二、四、六血透,血透一次前后四个小时,护士从病人上机到下机一直在床旁监控,每小时量一次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病人病情,机器上数据,最重要的是血管通路、管路有否卡,这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最令我佩服的是这里护士高超的扎针技术,那个16号针,比缝被针还粗壮、大只,竟然可以一针精准地扎入纤细的血管,急诊室吊盐水的护士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规定7点上班,但护士们6:15就到了,因为前期有很多工作需要支撑,比如水处理室,血透机开机所有准备都必须达标。有位住桃浦的护士5点就得从家出门。护士们实际工作时间超过13小时。但是,刘瑾瑾说,“我们很有成就感,病人和我们关系很好,大家非常熟,一周见三次,比见孩子还多,大家过节会互相调节血透时间。”

  13:00,戴琳峰又回到四楼会议室,主持会议欢迎参观团,“欢迎老年护理专家莅临指导”。护理部事先制作了PPT,介绍给几十位各区县护理专家,信息化病房、移动护士站,洗头机、画画板,还给老人剪脚趾甲。

  14:00,参观团一起去了老年科,她们大多是一、二级医院老年病房的主任、总长,对各种监控标准很感兴趣,尤其是最新的三个评估:社会、心理、营养。她们围着戴琳峰和护士们问长问短,其中也有一些早就认识的老朋友,希望今后能够合作。

  戴琳峰果断地决定现场建群,让大家有问题群里问,群里回答,让病区快速安静下来。

  16:00,戴琳峰去参加领导层的院办会议,我没有去。其实我已经累了,但是戴琳峰脸上丝毫没有倦色,她依然是我早上看到时那样的笑意盈盈,亲切可爱。

  中午饭时看着她不断被打断吃午饭,她就告诉我:“我要做沟通、协调工作,科与科之间的协调、护士长之间的协调。护士在服务上要求高,如果被连续投诉至少要转岗位。护士的语言是有温度的,微笑说话是基本。”所以,无论何时,她的脸上一直保持着亲切的微笑。

  她获奖无数,不过,她最自豪的奖是:上海市模范护士。

  产房守护者

  我在见到的护士之中,显得比较年轻的群体大概就是产科护士了,因为她们每天迎接着新的生命,看到一张张充满期待与向往未来的神情,新生儿成功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又平添了一份快乐。但是,快乐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 今年“左英护理奖”获得者厉跃红:产房是一个高风险、高成就的地方

  今年的上海市卫生系统“左英护理奖”获得者(第四届)之一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护士长厉跃红,她的优异表现在:1.探索低危孕妇助产士主导的个性化照护模式;2.以安全为核心不断开展管理创新;3.搭建互联网+科普平台;4.进行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有不少数据,比如:每月产后访视满意率由2007年的95%上升到2017年99.9%,助产士门诊从2011年1325人次到2017年9102人次,产后裸贴率从2013年15%上升至2017年95%,舒适分娩产程中自由体位率从2013年15%上升到2017年86%……

  厉跃红在一妇婴东院产房工作,位于浦东,这里处理应急手术相对比较多。就在我采访的前几天,有位孕妇胎心下降得很慢,破了羊水,但却是没有血性的羊水。因为护士平时各种临床模拟实训,立即意识到有问题,火速通知医生手术,诊断发现是胎盘早剥。厉跃红说:“幸亏我们反应迅速,手术很顺利,晚的话就不敢想象了。”

  厉跃红的手机24小时开着,在单位是开震动,怕影响病人休息,在家里调成响铃,怕错过工作上的要事。去年11月28日是她女儿生日,家里饭菜刚上桌,就接到医院电话说有产妇碰到问题了,请她速去解决。厉跃红一听,二话不说直奔医院。到了之后才发现,是一个产妇发生羊水栓塞,幸好抢救及时脱离了危险。

  厉跃红说:“产房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为了防止分娩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我们每周都会讨论分析病例,每月还有演练,重点在于抢救、突发和团队配合。只要母子平安,就很有成就感。”

  一妇婴护理部主任江会告诉我,厉跃红是护理团队的佼佼者,获过上海市“十佳护士”、全国“美国天使”等诸多荣誉。

  ■ 护士学起了手语,刘宏:助产士是最好的分娩伙伴

  去年底有一则新闻轰动上海,《聋哑产妇分娩不再愁 “90后”助产士绘出指导画》,讲的是一妇婴西院一名90后助产士为了帮助聋哑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轻痛苦,手绘了一套漫画,整理成图文版的分娩攻略,不仅给聋哑孕产妇带来了便利,还为一些“老外”孕产妇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其实这也是一妇婴西院导乐陪伴分娩的特色延伸。作为上海著名的生孩子地方,长乐路的这个地方很多上海女人都难以忘怀,而1985年从卢湾区卫生学校助产班毕业后来此工作的西院护士长刘宏当了33年助产护士。她说:“作为老院区,我们更注重人文关怀。比如说助产咨询,发现有焦虑者,就跟踪、干预、沟通,加大关注力度。我们提供同伴教育,进行孕产妇之间的经验交流,打消顾虑。通常,孕妇怕痛怕痒,担心自然产中间转剖腹产,我们会制定分娩计划,做好充足准备。目前我们也在推广无痛分娩,与国际同步,倡导‘温柔的分娩’。”

  刘宏有耐心,会安慰人,解决过不少难题。之前碰到过一个老外家庭的产妇,身高1.50米、年龄大、患过大型子宫肌瘤(怀孕前手术过,疤痕子宫)、胎儿个头不小,家属坚持自然分娩。手术前医院做足了准备,为预防子宫破裂,还准备了一套应急方案。生产过程并不顺利,老外坚持顺产,并且把其他人都赶了出去产,最后只剩下刘宏一个人为孕妇减压。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孩子终于生出来了,并且在刘宏的努力下直到分娩都没有推过药,整个过程还是属于快乐分娩。本来一定要亲自剪脐带的老外爸爸,最后将剪刀交给了刘宏,将全部信任与最高奖赏给了这名助产护士。

  而现在,刘宏带领她的团队学起了手语,拍成了视频便于大家学习。

  刘宏很喜欢她的职业:“助产士被称为最好的分娩伙伴,每天都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她们当了母亲,她们生的女儿再来生产,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不过她也表示,对痛的忍受度,现在的女生远不如当初,都想无痛分娩,她觉得值得思考。

  ■ 365天不打烊的人生大舞台

  有人说:产房是365天不打烊的人生大舞台,每天有演不完的喜剧、正剧、闹剧、甚至悲剧。在这里工作,你得有牛一样的身体,猪一样的胃口,猫一样的敏捷,狗一样的嗅觉,还得有铁打的神经。经得起,熬得住,拿得起,放得下,无论经历什么,依旧怀有梦想。

  一妇婴南院护士长崔萍面对的大多是VIP客人,产前产时产后一路保驾护航的个性化模式,半点马虎都容不得。这里的护士都是多面手:待产室、产房、导乐室、手术室,甚至急诊室,都要跑断腿。去年有一次崔萍开车到了浙江出差,刚坐下来准备吃饭,电话来了,说同时有两个产妇大出血。她立即开车回来,晚上开了近3小时到达,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结果成功了。据说,两年多光夜间赶回医院抢救就40多例,半夜从家里被叫到医院为产妇分娩陪伴、接生更是家常便饭。

  一年要接生多少个孩子?江会回答说:“最高是2016年,3.4万多个,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附属妇产科医院才9000多个。”

  段涛医生曾经在他的微博中这样写道:

  如果产房的女主角是产妇,那么产房的最佳女配角就是助产士。她会帮你做所有的基础护理:打针吃药、擦汗、接生,给你安慰。多数情况下她们是温柔、耐心、细致的,但她们有时也会强悍,会对着来轮转的不知所措的住院医生吼,会对着很不配合或差一口气就可以生出来的产妇吼。请相信我,她们作如此“狮子吼”的原因不是她们喜欢这么做,而是为了产妇的安全,为了小医生的成长,吼完了,她们很快就会笑靥如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3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那些如花的笑靥 那些感人的画面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纪实/星期天夜光杯A24那些如花的笑靥
那些感人的画面
2018-05-13 2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