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40尺集装箱满载着舞美道具、50个工人连轴转3天才完成舞台搭建,这部恢弘巨制究竟有多豪华?昨天,正在紧张调光阶段的《沙皇的新娘》为记者掀起了幕帘,让人得以提前一睹“新娘”的真容。
苏联著名画家、舞美设计师费奥多尔·费多罗夫斯基为《沙皇的新娘》创作的手稿可谓该剧的灵魂,奠定了整部作品雍容华贵的古典气质和俄罗斯韵味。据该剧制作经理保罗·戈弗雷介绍,此版舞台布景源自1955年版的《沙皇的新娘》当时是由舞台设计师费多罗夫斯基的女儿诺娜,根据父亲于1927年的创作手稿设计完成。“早期,手稿被绘制成幕布悬挂在台后。之后,被还原为实景搬上舞台。”戈弗雷说:“我们沿用了1966年版《沙皇的新娘》中的道具和舞美,将布景从小舞台转移到了大舞台。”
舞台上,1:1还原了十六世纪俄罗斯建筑的原貌,粗木结构的屋子样貌质朴,却能抵御寒冷的天气。木屋看似笨重,但因配上镶嵌彩色玻璃的雕花窗棂,显得别致又富有生活气息。门前古色古香的铜质吊灯上,古朴典雅的镂花亦透着匠心。
导演和设计师借助道具重现了十六世纪的氛围,也保留了大师费多罗夫斯基的设计精髓。对于该剧标志性的画面,费多罗夫斯基曾说,诗意的设计风格充分贯穿于这部作品中。这一制作中,艺术家依旧保留了白桦树,把它安置在索巴金家宅旁一个怡人的小角落里,还添了一副秋千。
美服华袍也是《沙皇的新娘》中最养眼的存在之一。在满载而来的7个集装箱中,就有一个是属于那400多套服装的。现如今,它们被逐一整理挂满了后台的衣架。
莫斯科大剧院的服装设计师依莲娜·吉兹娃不无自豪地向大家展示了三套“新娘装”(见下图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它们分别是‘新娘’出阁前、订婚时、成婚后的服饰。”从设计风格来看,出阁前的服饰精致绚烂又不失活泼,蓬松的裙摆华贵却不厚重,胸前点缀着彩色的小花一直延续到肩头,若映上俄罗斯少女红润的脸庞,该是何其明艳动人。而订婚时的服饰,则已有“沙皇的新娘”应有的尊贵和气派。尤其是那顶纯手工制作的镶满大小珍珠和宝石的皇冠,华丽炫目(见上图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成婚后,皇后的长袍则更端庄稳重。
相比“新娘”服饰的繁复和华丽,沙皇的服装则“低调”得多。当然,作为此剧象征性的存在,沙皇出场不过短短一瞬,骑着马以权力的标志晃过,依莲娜笑说:“谁在意他穿了什么?”当然,玩笑归玩笑,沙皇应有的气派还是能够在服饰上一窥究竟。虽说骑马出场不过一分钟,但为他设计的长袍为盖住整个马身,还是比普通袍子长了一半,黑色镂花格纹如浮雕般印在暗红绒面的布料上,低调奢华。领口、前襟都镶上了一圈皮毛,更显尊贵。
依莲娜告诉记者,现实中好像“沙皇”所穿的长袍,因点缀金扣和许多金属配件,加上多为皮毛一体,衣服的重量不下50斤。舞台上,为给演员减负,已经替换了许多轻便布料,但即便如此,当记者用手拎起一件长袍,想要掂一掂分量时,还是被拖得肩膀一沉,可以想见穿着这“贵”“重”的服饰歌唱和表演,得多考验体力。
本报记者 朱渊
剧情链接
《沙皇的新娘》取材于真实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著名的暴君“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当权时期,讲述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平民美女玛尔法的悲剧爱情故事:沙皇禁卫军官格里高利爱上玛尔法,试图以迷药从其恋人手中横刀夺爱,却未料自己的情妇因妒成恨引发牵连大波。后玛尔法被伊凡四世选入宫中,成为其第三任妻子,在新婚不久后遭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