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爆发出了一股“养生热”。六十岁以上的人,天天谈的是养生;电视里看的是养生;微信里转来转去的是养生;广场里跳得欢的多半也为了养生。现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身体健康越发受到关注,“养生热”应运而生,也迎来了一个“全民养生”时代。民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体质有所改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好事。
可是关于同一件事,往往没隔多久,微信上会转来与此前截然相反的说法。有人说,爬楼梯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锻炼下肢,扩大肺活量,增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三个月之后,微信上又传来一条消息,用的还是粗体字:“千万别爬楼梯了!”话说得很绝:“你想毁掉你的膝盖,一辈子坐轮椅,你就去爬楼梯吧。”有专家说,一个人一天得喝八杯水,才能满足身体需要,保持健康;另一位专家说,人们的体质各异,具体需求也不一样,都喝那么多,不把肾脏喝坏了才怪呢?有文章指出,朝右侧睡对身体有好处;另有养生小贴士强调,朝左侧睡更加合理。双方的“理由”,都还很充分。
笔者喜爱钓鱼,每周总要到水边去坐一回。钓鱼,选的总是好天,“天气预报”看了又看才最后定下来的。但有时也说不准,明明预报是晴天,到了约定的日子却下起雨来了。好不容易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谁还肯放弃?
有一回,“预报”临时改为有雨,但因为早就有约,我们还是不屈不挠地出发了。那是个大冷天,气温零上1℃。上午阴,无风,天乌洞洞的,没有下雨,也没有鱼口。我和朋友都没钓上鱼,眼看就要以“白板”(即“一无所获”)告终,很有些扫兴。下午继续战斗,伴着毛毛细雨。鱼开口了,上钩的都是一斤来重的大鲫鱼,大为振奋。可不成想,雨越下越大,备着的雨具都用上了,还是抵挡不住。雨衣开始渗水,脚上的感觉有些异样,但因为鱼口好,没有当回事。
三点多钟收竿的时候,各人的鱼获都有十多斤。渔具收拾完毕,要上车了,才发现上身的棉衣湿了一大摊,鞋子里积了半套鞋的水。也就是说,在冰冷的水里已经泡了近三个小时。一见这样子,送我们来的朋友慌了,连声说:“糟了,糟了,肯定要生病了。”一边急忙去找御寒的衣物。可车里除了几张旧报纸,什么也没有。
一阵忙乱之后,大家把那些报纸统统裹在我脚上,并把车里空凋的暖气档开足。一路上,还都为我担忧,不住地叮咛,回家要赶紧喝姜茶驱寒,不然会感冒。
车子走得特别快,平时要开一个半小时,这回一小时就到了家。我洗了个热水澡,因为不习惯,没有喝姜茶,惶恐地等待着议论了许久的感冒来袭。晚上试了试鼻子,通的,不过心里总有点慌,还是早早上了床。第二天没有感冒,第三天,第四天,身体依然好好的,我终于躲过了一劫。
大约半个月后,我外出开会。会议地点比较偏僻,结束后要走一段路,才叫得到出租车。那天正下着雨,撑了伞走了十来分钟,又站着等了五分钟,才打到车子。暴露在雨中前后也不过一刻钟,而且还撑着伞,谁知当晚就感冒了,还发烧。
同一个季节,同一个人,同样是遇雨,所处场合不同,结果完全不一样:后者引发了感冒;前者,身体毫发无损。什么原因呢?
要说,恐怕是钓鱼的神奇作用了。钓鱼时,人的意念集中在浮漂上,稍有动静,便立即作出反应,其余一切都忘记得干干净净。就像气功中的“静功”,意守丹田,别无杂念,用呼吸和意识控制身心,达到健身的目的,有时身体还能产生出一种空前的爆发力,完成常态下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淋了三个小时的冷雨却没有得病的原因了。
说不定,钓鱼还是一种别样的养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