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伏尔加之波
     
本版列表新闻
~~~揭秘打不垮的克罗地亚足球
~~~揭秘打不垮的克罗地亚足球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色浪漫
揭秘打不垮的克罗地亚足球
华心怡
◀ 现任克罗地亚足协主席苏克在1998年世界杯上荣膺最佳射手
克罗地亚队进入决赛的新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 莫德里奇是唯一一位“上墙”后没有输球的球星
■ 克罗地亚队历史性打入世界杯决赛后,民众沸腾了 本版图片 VCG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奏响《克罗地亚狂想曲》,和弦三音,如泣如诉,激昂处带着一抹明快的暖色……

  硝烟弥散着,未褪尽。天空,有些低沉,浅灰色的云朵面带忧郁。残垣断壁中,惨淡的碎石子铺了一地。抬头,夕阳倒在了尘埃之中。不远处,说不上名字的白色小花在风中微微摇曳,它看着人们来来往往,也看着战车去去回回。遗忘也罢,铭记也好,生活总要继续。带着伤痕,在被摧残的大地上获得新生。

  从指尖流淌出的,是姆尔维察对故国爱之深沉。钢琴曲中,意念里的那朵白色小花,天真、不屈、被血色浸润,却因爱成长。克罗地亚人说,足球就是他们心间的那抹浪漫。

  真的,白云苍狗,高岸深谷,唯足球世界里的驰骋与追逐,得以抚慰那早已结痂却永难痊愈的患痛。一代又一代,不曾令人失望。民众从足球中汲取的,并不只是胜利带来的振奋人心,那更是依托于足球之上,寻找自我力量的现世对抗。

  克罗地亚足球是情感。1990年5月,萨格勒布,还是前南斯拉夫甲级联赛的年景。哪怕是当时的足球规则,也不屑象征着和谐的平分秋色。这里的赛制是90分钟内打成平局,必须以点球决出胜负。萨格勒布迪纳摩对阵贝尔格莱德红星,两大球迷阵营干架了,背后却是政治的挑拨。足球比赛成了足球斗殴,声势之大,惨况之烈,闻名足球史。当警察对着一个落单的、毫无抵抗能力的球迷穷追猛打时,迪纳摩10号球员愤怒了。他不顾阻拦向作恶的警察祭出飞腿。10号球员便是大名鼎鼎的博班。因为这次袭警,他错过了1990年世界杯,他也成了克罗地亚的民族英雄。情感,是高于理智的。

  克罗地亚足球是光荣。从1991年春天开始,克罗地亚卷入逾四载的战争。其间,约有16万名克罗地亚人丧生或失踪,22万人流离失所。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克罗地亚足球有了自己的国家队。拉迪奇曾是第一代国门,也是俄罗斯世界杯克罗地亚队的助理教练:“对于我,还有许多人来说,足球一直象征着希望。”虽当下惨烈,但明日可待。所以,在主帅布拉泽维奇的带领下,在金左脚苏克的推动下,1998年首度亮相世界杯的克罗地亚队揽下世界第三的荣耀后,举世瞩目,举国沸腾。他们由此坚信,即便命途多舛,前路仍可灿烂,并且,不仅仅是足球。

  克罗地亚足球是继往开来。二十年的蛰伏,不是未能出线便是小组出局。但从战火中走来,孤独隐忍与暗自修炼,早已不在话下。待时机来到,便以一副铮铮铁骨撼动世界。生活的残忍多是相似的。陪伴莫德里奇长大的爷爷在战争中被屠杀;洛夫伦随家人迁往德国慕尼黑;科瓦契奇则是在奥地利的林茨出生。他们不曾向命运低头,又怎可能在球场上轻易缴械。

  人在旅途,不可能总裹挟阳光与呵护。“格子军团”的战衣衣领内,绣有一句克罗地亚文,译为“引以为傲”。引以为傲的,是过去的所有,当下的占有,以及未来的拥有,如此,才能无畏坦荡。赛前,队员们都爱听姆尔维察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心,和着节拍平静下来,力量,充盈全身。克罗地亚足球,离顶峰只一步之遥。白色小花,随风轻舞,其瑰丽,不在娇丽明艳,更在其生机勃发。 本报记者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伏尔加之波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金色池塘
   第A26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7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8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血色浪漫
女二号加戏
新民晚报伏尔加之波A17血色浪漫 2018-07-13 2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