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晒图纸上的海渔图长卷
潘真
  文/潘真

  跟当地朋友在金山嘴渔村里七拐八弯,寻到杨火根的家。

  进门,眼睛不由得一亮:整饬一新的客堂,木门、长条桌凳,质地厚实、色泽沉稳,完全有别于左邻右舍。两边的墙上,是装框陈列的小幅渔民画;对门的墙上,装饰屋檐之下、清雅绿植之上,横着一匾,上书:渔民画工作室。难怪,与我想象中的渔民画家的家,相去甚远。

  第一次见识杨火根的海渔图,是在金山档案馆。长卷装裱精良,由两名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卷轴,慢慢看了好久,全长足有30米。但仔细辨别,那并不是宣纸,而是……晒图纸。我大吃一惊,心说这背后必定藏着辛酸往事。

  黧黑的脸,在白色遮阳帽下憨笑;帽子上有“金山旅行社”字样,搭配他朴素的短袖衬衫、带乡音的言语……嗯,我采访的,确是渔民画家。

  75岁、属猴的杨火根,对这一片土地这一片海的深情,都融在了画里。他指给我们看他画的,麻、竹、稻草做成的捕鱼工具,合索、劈筭、挨篾代等渔作工序,听我们啧啧称奇,开心得咧嘴笑。

  我发现,除了晒图纸,他还画在别的面目可疑的纸上。“从前穷呀,买勿起像样的纸头呀!拿着啥纸头就画……”他如实相告。

  他的“阿大”(祖父)杨阿顺是渔民,人称“船老大”,在日本人投降前一年,与五个渔民一道死于海难。当时,他尚在母腹中。家里有两亩劣质田,可备了捕鱼的家什,无力再备种田的,只好租给别人种。他父亲经常下午两三点等出海的船回来,拿点海蜇、咸鱼挑出去卖,自己种点田、划小船抓点鱼,养家糊口。

  五六岁上,小火根在泥地上用树枝画画,村里一位有文化的人指点他:“阿火根,侬只船画错了,船头看得到的话,船艄是看不到咯。”这是他最初的绘画创作与启蒙。1958年,他小学毕业,上了山阳中学,学校里出墙报,都由他画画。

  1959年浙江沿海发生大海难,1961年春夏吕泗渔场又发生了大海难。按规矩,初中毕业的小青年应该出海去。但他因是家中独子,身材瘦小,阿大又死于海难,当年冬汛就没有出海,想去渔业大队做船匠、网师。不久,赶上上海渔业公司招工,1962年2月9日正月初五,金山渔业大队杨火根等三名小青年去上海,进了上海渔业公司。

  为什么日期记得如此精确?因为,杨火根从到上海渔业公司上班就开始记航海日记了。“人家觉得出海老单调咯,我却当游山玩水。”他翻到一页,“这是苏州宝带桥,古迹!”他的日记,不同于一般人的,虽然本子大大小小,经常是就地取材,但图文并茂啊。

  画家带我们穿过天井,来到他平时创作的陋室,这才是他的工作室,前面那个是当地政府出资帮着装修的旅游景点。他打开年久失修的木橱,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他所有的日记、绘画作品。这个敬惜字纸的渔民后代,还保存了好多旧印刷品,比如1957年念小学时的一本地图册。

  开始画画,却出于偶然。1995年,杨火根被调到单位门卫室,有了闲工夫,手头的挂历、单位里的废晒图纸在他眼里都成了“介好的纸头”。某天,收到一大捆晒图纸,他回家宣布:“我真的要画图了!”女婿跑到上海,帮他买来毛笔、颜料。他在破旧的台面上,拉开了架势。

  真的集中画起来,要等到退休以后。他点点滴滴地在纸上还原从小到大的经历,“从前连照片也没有,都在我脑子里。”他把自己画的一本本画视为“书”,每一本都注明创作起迄日期,比如“1999.12.12开始画这本书《四浒传》,2000.12画毕”。

  “四浒”怎么说?“我出生在杭州湾北浒,工作过的三个单位都在船上,不是‘四浒’嘛!”听着还蛮有学问的呢。他写/画国家政策与家庭、个人的关系,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右,一直到“文革”,“这才完整嘛!”自得其乐的笑里,透着执著。

  被档案局征集的30米长卷海渔图的素材,便取自这些“书”。

  杨火根特别懂得感恩。画了长卷,他总不忘注明“某某赠纸”。我忽然注意到,有幅他自己装裱的画下方多出一截纸头,怎么回事?答案真令人啼笑皆非:有一天,别人送的纸终于都用完了,他只能翻箱倒柜找出家里的纸,和老妻用水洗干净、晾干,却怎么也不舍得裁整齐,“剪脱舍勿得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伏尔加之波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金色池塘
   第A26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7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8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该“服老”时就该“服老”
婆婆就像一面镜子
书法
晒图纸上的海渔图长卷
父亲节的感悟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A26晒图纸上的海渔图长卷 2018-07-13 2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