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价沉重,无怨无悔
罗达成
  罗达成

  2012年初,我横下一条心,开始写这本追忆《文汇月刊》的书稿。直至2018年1月底,我才如同无边苦海中始终看不到岸边灯火的一叶孤舟,挣扎靠岸。从70岁写到76岁,整整花了六年零一个月,我终于把这本书稿发到出版社编辑的邮箱。稿子交出,压力骤减,靠着决心和信念,苦苦支撑、奋斗了2000多天的我,顿然觉得周身被极度疲劳所裹挟,太累太累了。我安慰自己:休整三五个月,也许会恢复如常。 

  从二月初到五月初,我放慢节奏,一边耐心等待出版社编辑审读稿件,一边在为书稿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扫描件。在这前后,因为书中写到的《文汇月刊》一些人相继离世,我的心境一直感到压抑,感到完成这本书的紧迫和责任。几位前辈,谢蔚明、梅朵、梅朵夫人姚芳藻,以及“创刊三老”之一的徐凤吾,先后于2008、2011、2014、2017年去世——幸好都是高龄,他们去世时已是85岁到95岁。让我震惊和难以接受的是,2018年伊始,1月14日我在龙华殡仪馆送走67岁的刘绪源。5月4日又在这里送走周玉明,她也只有71岁。

  我没想到,几天之后,病魔和厄运竟也找上了我。5月6日那天,我在家里叹息、伤感,说人生无常,周和刘他们还年轻,走得太早了。还说及,我们这些人都不太注重身体,我便血也有几个月了,一是不很在意,二是放不下手头的事,舍不得花几天时间去做检查。儿子很警觉,当晚与在美国医院工作的姐姐通话,征求意见。姐姐斩钉截铁地对他说:“要立即带老爸做肠镜!”8日上午,儿子强行带我去长海医院做肠镜。儿子要避开我,把肠镜报告告诉姐姐,我告诉他不必:“我已经知道结果,检查报告上第一行就写着‘直肠CA,中二期,呈菜花状’”。当时,我感到突然,感到惊讶,但并未崩溃,半是感喟、半是悲叹地对儿子说:“我已经76岁,就算现在离去,也不算夭折了。”

  这结果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我有一定思想准备:虽然心意已决,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和反对,不顾一切地开始动笔。但我明白,以我这个年纪,写这样容量的回忆文字,无疑是和生命赛跑。生命走向终点是自然法则,人到70多岁已经开始“排队”了,我一直跟朋友们说,“我们排队不插队”。但我一直不愿深想,像我这样年复一年沉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氛围和回忆里,足不出户地伏案写作,本身不就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插队”?一语成谶,我动笔前说过“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现在果真要兑现这沉重“诺言”了。5月9日入院,第二天全身检查,5月11日早上便做手术。这是我一生中最受煎熬最难忍受的时日。从一早推往手术室,到术后进重症监护室,因为全身麻醉,护士不让我吃安眠药,前后四十多个小时我没有睡过一分钟。心如碎片,头若开裂,这过程是无法言诉的痛苦和折磨,让我近乎崩溃,觉得生不如死,生无可恋……

  好在这灰暗、颓丧的情绪只持续了两天,就倏然而去。我的手机关了三天,我让衣不解带、全程陪护的儿子,负责给知道我在住院做手术(却不知道在哪家医院)的赵丽宏和汪澜通报消息。刚回归普通病房,便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友情和温暖。先是丽宏打来手机,细问病情,还让我儿子把手机搁在我耳边,说:“听说你手术成功,太好了!安心休养!”接着向我简短转达了一个好消息:“你放心,书稿已经发排了。你人虚弱,我不多说了。”过一会儿,他又发来微信:“书的出版你可放心,正在加紧编辑设计中,争取七八月间出书。”丽宏是我相交四十多年的挚友,让我下决心写《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的主要推手;又是他把书稿热情推荐给一家出版社,并和总编一直有着很好沟通。他知道这本书稿是我晚年生活和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中更是牵肠挂肚,所以在第一时间传送来关于书稿消息。十来分钟后,汪澜也打来手机安慰道:“你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会战胜疾病,很快康复!”——“坏脾气”的我,和“好性子”的她,曾是文汇报老同事,在《文汇特刊》搭档十年,合作默契。她接任“特刊”后,不久被提升为文汇报副总编,之后又调任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直至退休。她还在微信上暖心、实在地写道:“朋友们如此牵挂你,足见你的人格魅力……一、盼你放下一切杂念,安心治疗休养;二、包括出书等任何大小事情,有需要帮忙的请尽管吩咐(需要的话,书的校样我可以帮忙一起看)。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感觉好起来。加油。”他们关切的话语和文字,让我感动不已。

  生活待我不薄,让我深感温暖。我出院回家的第二天,从医的女儿业已向所在医院请好一个月假,迅即从洛杉矶赶回上海,既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又负责伤口消毒、换纱布、拆线。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父女间这次有过一次思想碰撞的对话——这些年,女儿曾多次强烈地劝阻我,不能这样呕心沥血写作,必须放松下来,去国内外旅游散心,但我依然故我,没听她的。这次她匆匆赶回,很心疼我大手术后身心受到重创,问道:“老爸,你现在后悔了吧?”我回答说,不听你的确实付出沉重代价,而且接下来要做化疗,三个月一次肠镜复查,很折磨人。但如果听你的,不写这本我渴望写的书,听任那段历史被淹没,以我性格,一定会寝食难安,夙夜忧叹。那种日子能忍受吗?这沉甸甸的四十万字的书稿校样,虽以生命为代价,却是我晚年生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时光倒流到六年前,让我重新选择,我一定还会选择写这本回忆录。即使天不假年,让我离去,但这书会留下。而且,我在天堂见到梅朵时,可以面无愧色地说:老梅,我尽力了!

  女儿说不出话来。谁让她有个这么倔的老爸?

  2018年6月12-15日, 病中补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人物/新民环球
代价沉重,无怨无悔
突围与困守
鼓浪屿岛上的琴声在延伸
九十年前的天蟾舞台
夏日童趣(水彩画)
一本《作文选编》引出的大计划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代价沉重,无怨无悔 2018-08-02 2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