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纸媒前景,很多人不看好,但其实犹如一个人生病症状花样百出,但未必得的是绝症。老百姓最牛掰的是生活有一道底色,一块钱的白菜两块钱的咸鱼,其他的事情说出花来也不关我什么事。那些自称有些文化的人,反而是最容易跟风也最容易见风就是雨,然后分析得头头是道把自己说服得一愣一愣的。
不是说纸媒没有断崖式危机,但是任何行业有起有落难道不是正常现象吗?股市有升有跌,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宅门》里的百草堂最不济的时候不也是养着师傅干耗才有了今天的同仁堂。我有一个做实业的朋友,她说国外的百年老店比我们多,自己的行业困顿到行将灭亡,从业人员一脸淡定,改行自救,一旦缓过气来还是重操旧业。为什么我们就只能适应春风得意的朝阳工作,行情一掉下来就哀鸿遍野?让我们这些为纸媒写稿的人情何以堪?谁不知道柯达一夜即亡,当年遍地开花的彩扩机死到无尸骸?都懂都懂,但我们是做内容的好吗?没有速七也人在阵地在好吗?有了速七中国电影业也不会歇好吗?干嘛要唱衰自己?文青白领需要我们,土豪也会空虚和纠结回归精神世界需要和我们谈谈,怎么就没有天使飞来我们就必死无疑呢?
说到个人的经历,前有各式文体的大比拼,意识流、先锋魔幻、黑色幽默风头刚健,心想现实主义肯定退出历史舞台,前景一片茫然。后有单位取消、合并,风雨飘摇令人心绪不宁,让人找不到方向。的确许多事不降临到自己头上都是风凉话。然而放大到人生的各个关口,也不过是突围和困守的选择,没有对错高下之分,是有多大的担当和付出多大代价的考验。突围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也可能须臾间惨变炮灰。
其实做出任何决定都是悲壮的,事实是飞速发展只是时代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有可能毫无变化或者万变不离其宗,就像各种潮流退却现实主义还是主潮,犹如迷你裙一路风行终于又回到长裙流行的时代。可见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手上的活计做得好不好,文章好变换了传播方式还是有人要看。纸媒势减是事实,但也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并不那么容易改变。打不死的小强可不是一人一事,都在诅咒中顽强地生存。就像文学没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轰动效应,也没有被预言即刻消亡,多少年过去了文学活得不那么富贵但仍有尊严,仍是许多艺术形式的母体。
所以还是要沉得住气,不要山雨欲来先乱了阵脚,纸媒有纸媒的优势,而笔杆子的威力不可估量,各自好好操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