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一套二居室闲房,是父母住敬老院后留下的。因为怕麻烦的缘故,一直空关着。日久,竟积尘满室,还似有一股子霉味,父母遂与我商议,还是出租了的好。
于是,去中介挂牌,没多久就有了相中的房客。入住前,细心的房客又作了一番检查,说浴室的下水管已老化,易堵塞,要求换新管子。听着是一桩简单的事体,但多少有点难倒我,一时竟不知去哪儿寻一管道工来。好在有一位热心的朋友得知后,说他有熟悉的装潢队,其中有水电工,可以荐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约好日期,朋友领着装潢队队长来了,看情形也只是一支小装修队的规模,但那队长口气蛮大,说小生活他们原是不接的,看在熟人的面子上,纯属帮忙。我自然明白其中之意,不但接受了“一口价”,还预付了工程款,并表示如果生活做得满意,我自家打算重新装修厨卫的工程就委托他们了。
接洽完毕,便约定下周一动工。到了周一,不见动静,电话去问,队长说,恰巧水电工老家有事,要过两天返沪。过两天再问,又说他们手上有要紧的活在赶。
一晃又是数天,眼看临近房客入住日期了。再催问,队长说,原打算明日就来,忽然想起正逢高考日,按行规高考期间是不能施工的。我终于按捺不住同他掰理了,既然说好的日期,为何拖延那么久?岂料,他还不讲理,干脆道,你实在等不及的话,就另请人吧,我们可以退款。
这一招着实将我降住了,只得一头妥协,另一头向房客打招呼,心头兀自“挖煞”。“小生活”完毕后,那队长还惦记着我家那件“大生活”,竟问,你家厨卫何时需要装修?我心想,拜拜了,难道还需要下一次吗?
总想着接“大生活”就得先将自己做大,若不讲信誉又何以能做大?这让我联想起几年前我曾供职过的一家童鞋民企。之所以能从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一家有规模的企业,其中之一就是给客商有一个讲理、落实的平台。
记得刚进入那家单位时,正值年末岁尾,恰逢他们召集全国各地经销商代表来公司开汇总会议。头一次参会,便被会议的场景弄得有几分紧张。
只见几位经销商像串通好似的,一致反映面料掉色问题,有的呈上消费者来信;有的拿出小孩鞋袜被染了色的照片;有的甚至还拍下了消费者来商场投诉的影像。言辞证据确凿,大有集体“组团”投诉之势,把个年终总结会生生开成了出气会。
会后,我不无担忧问老板,经销商火气那么大,会不会放弃我们这个品牌?老板笃定的样子,说我是少见多怪了,只要在做市场,每年都会发生新问题,关键是公司要摆这么一个场子,让大家有理可讲,有气可出,听取意见,抓紧改进,事实上,公司的经销队伍每年都有增加。
果然,次年,为帮脚脱线问题,又是一个“投诉”场面。之后为了童鞋外包装袋过于素雅的缘故,大家不甚满意,又是一场“炮轰”……总之,每次年终开会,经销商们个个都是大嗓门,意见一箩筐。而公司本部从生产总监、销售总监到技术科长等一拨人,个个正襟危坐,认真听取,记录笔记,还有老板坐镇。
有一回,一位大连经销商同我说,好在你们公司有制度有规模,每次我们提意见,老板都可以勒令下属落实整改,像一些小公司就做不到了,销售商有问题就直接找老板,如果老板再说模棱两可的话,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由此看来,任何事情,只要在做,难免挂一漏万。但只要有理可讲,有错就纠,还是可以良性发展,怕的就是言而无信或蛮不讲理,那就只能拗断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