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海尔智谷、国能新能源汽车、正泰智电港、清华启迪、上海超硅、修正药业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与知名企业已纷纷落户G60科创走廊。它们为何不约而同地选择松江?G60科创走廊又将如何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构建产城融合走廊
2016年,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从1.0时代松江区内的“一廊九区”,到2.0时代的松江、嘉兴、杭州三地市,发展到如今3.0时代的“一廊九区多城”,G60科创走廊逐渐往长三角腹地延伸,覆盖范围从“一个区”,拓展至包括金华、苏州、湖州等地在内的沪苏浙皖“九市”。
G60科创走廊交通便利,拥有上海率先建成的郊区新城和大学城,产业基础扎实,这些区位优势,吸引大量企业来此落户。大大小小的科创园区在G60两侧汇集林立。仅在松江一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近1100家。
今年初,松江区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至2020年末培育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物联等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总产值超过520亿元。此次小米与临港松江科技城“牵手”,计划建设10万平米的小米生态链产业园,打造智能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发展集群基地。“这也会引领助推长三角周边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松江区经委主任陈容说。
编制区域产业地图
“以前在宣城工作,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服务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们会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去考虑产业整体梯度发展。”7月20日上午,原本在安徽宣城经济发展局工作的裴磊准时来到临港松江科技城双子楼A座502室报到。这里是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被称为“小长三办”。裴磊是产业组的一员,目前负责产业园区存量土地开发调研、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等。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和他一样,从其他城市选调过来,通过集中办公加强区域对接协调。
G60科创走廊的九个城市发展层次不同,对于产业需求度也不同。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原材料、交通、科创资源等各要素,因此有不少开启“多地”模式,将研发总部与工厂分离。裴磊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编制长三角地区产业地图,以产业链形式把产业划分出来,希望科创要素和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地区能够自由流动。”
优化配套政策服务
“区政府对于政策落地的指导非常明确,他们会安排不同的培训班,甚至主动到园区内为产业政策落地提供配套支持。”上海彩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入驻松江,谈起“店小二”们为企业发展提供的配套服务,总经理助理韩寒深有体会。
最近,松江区积极推进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松江区373项审批事项已经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全市首张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证、首张“一网通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首张“一窗通”营业执照都在此发出。而代办员“店小二”为所有产业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免费代办的贴心服务,更是得到企业点赞。
联通长三角,为便利企业的异地投资,打破行政区划的创新制度与配套服务也在积极筹划中。松江区副区长高奕奕透露,目前“小长三办”正紧锣密鼓推进九城市“一网通办”,预计今年9月宣城将与松江相互发放全国首张异地证照。届时,如果本地企业去宣城投资,不必专程前往安徽,可以网上递交材料,在松江的行政办事窗口完成原件查验。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