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发
体检如今已是寻常事了,大凡在单位工作的,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几乎成了惯例。
可是对待体检,每个人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人非常重视,早早记住日子,临到隔天晚上,静心睡个好觉,第二天空腹去医院,顺着秩序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等候,生怕漏下一个环节,中间还不时腆着个笑脸,试图与医生搭讪几句。有的人既不热情,也不生冷,例行公事一般:“好歹单位重视,领导也当作一回事,总不能辜负了一片好意吧!”而表现最差的,就觉得烦,认为这是没事找事,个别的家伙更是极端、刻薄:“嗤,体检管什么用,还不是医院创收的一个法宝!”
对待体检的态度不一样,拿到体检报告后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体检者拿到报告后,会一项一项仔细地看,不明白的地方会到处咨询,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只是粗粗翻一下,发现没有大问题就“OK”了。还有极个别的,连拆也懒得拆,拿到报告就随手往抽屉里一塞,嘴上说“以后有时间再看”,很快就忘得干干净净。记得三四年前,我们单位遇到装修,大家集体搬东西,一个小家伙忽然翻出一本还封得严严实实的体检报告,“咦,这是哪一年的?”说完,他朝我一看,脸色多少有点尴尬。
我没有接嘴,年轻就是潇洒嘛,我之前其实也有过这样的德行,现在年岁渐老,才从体检报告的变化中,感受到个中三昧。
体检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你年轻时,各个栏目几乎全是“敲章过关”,波澜不惊;但一年又一年,体检复体检,这样的图章逐渐减少,医生的“结论和建议”则越来越多。以前是手写体,现在改为电脑打印,读起来固然清晰了,心里头却云遮雾罩地发生了变化。
有人还是不以为然,一些大大咧咧的家伙最初还犟头倔脑:“一点点小毛病,有啥大惊小怪的!”完了,酒照喝,烟照抽,非得到了哪天痛风痛得脚都不能落地,憋尿憋得差点尿潴留,这才想起上医院。医生问,“最近有过体检吗?”回答,“有啊有啊,我带着呢!”医生一看:“乖乖,超标不小啊,你居然拖到现在才想起求医啊!”
与这类大意者相比,有些人就显得超紧张。“呀,小叶增生、结肠囊肿,不会转化为癌症吧?”“什么,我有幽门螺杆菌,尿酸也高了不少,怪不得我最近瘦了呢……”于是东拉西扯,恨不能来个速战速决。社区卫生中心是肯定不去的,地区医院看了几次觉得没起色,那干脆到市里的三甲医院找专家。折腾来折腾去,好一阵子才搞明白,原来自己这点毛病只要适当用药,注意饮食,是不会被要了命的,用闺蜜和赤膊兄弟的话来说,“子弹离心脏还远着呢!”
还有更邪乎的事。有些人,特别是一些老人,在一些体检和普查中被发现了问题,得知自己身体里的“零部件”这里损伤那里失灵了,便求医心切,在稀里糊涂中被一些巧舌如簧的“保健品”推销人员所蛊惑,花了上千成万元钱,买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药丸、药液、药膏,糟蹋了钞票糟蹋了身体。
你可不要以为这些上当者全是老人,或是些学历不高的平头百姓。我朋友有个姨妈,是个刚退休的大学教授,戴着一副眼镜,平时看上去沉稳精干,可去年,她从医院取回体检报告,得知自己血糖和甘油三酯都偏高,随手就花了好几千元,买回一大包号称祖传秘制的专用药。“唉,那天回家后,刚巧看到信箱里躺着这样一张传单。”我朋友说,事后,他姨妈才后悔不迭地告诉家人,“那时我脑子一热,想都没想,就把钞票汇过去了,唉,买个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