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女琐记
叶永烈
  叶永烈

  2015年,我曾在“夜光杯”上发表过一篇《“航寄”的孙女》,写及去浦东机场接来沪度暑假的孙女,要向航空公司出示身份证,还要签字,才能“领”回“航寄”的她。三年过去,如今上高中的她不仅能够独立“单飞”了,而且成了“领队”,带领弟弟飞到上海过暑假。

  一到家,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站到一个水泥柱子那里,用铅笔画下身高的刻度,标明时间。从只有扫帚柄那么高就开始在柱子上留下记录,如今身材修长的她已经167厘米。看样子,她会长到1米7。

  她爱跟我聊天。天南地北无所不聊。有一次问我,做不做梦?我摇头,因为我每天工作到很晚,一倒头就睡着了,熟睡无梦。她说,她常常做梦,而且把梦写进日记。

  “你写日记?”我很惊讶,头一回听她说写日记。她说,从去年冬天开始,每天写日记,写当天的见闻,写自己做的事情。

  “写在日记本里?”我问。“写在手机里。”

  难怪,她总是机不离手。她的手机不光是收发微信,而且是写作的工具。

  我告诉她,贵在坚持。刘绍宽先生跟我沾亲带故(他跟我的岳父是儿女亲家)。他坚持记日记达54年之久,经历了从晚清到抗日战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180万字的《刘绍宽日记》在他去世76年之后——2018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誉为“记录半世纪温州风云的乡土文献”。刘绍宽先生当年是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你如今用手机、用电脑写日记,你的写作比他更方便。你如果能够像刘绍宽先生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写日记,而写日记的时候又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也许也会成为一位“日记作家”。不光是写日记,做别的事情一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她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她告诉我,正在跟一位同学一起,用手机写一本书。“你在写书?”我惊奇地问。她说,是在写一个虚构的故事。她平常爱看书,尤其偏爱小说之类虚构文学。大约是受此影响,她也开始模仿着写作。

  “你的手机那么重要,千万不能丢了。”看着她到餐馆总是把手机往餐桌上一撂,我很不放心。

  她说,她的手机是放在视线所及的范围里。手机里的重要的文件以及照片,不断拷贝到手提电脑。

  没有一个女孩子不喜欢时尚衣服的。她也一样,穿露肩衫,超短牛仔裤。“上海的衣服也很‘潮’呀!”我和妻打算给她买新衣。无奈,她说衣服已经太多,再买是浪费。只是有一天发生了“事故”,她不得不随我们走进鞋店,挑了一双白色皮凉鞋:那天在公园湖边,她蹲下来专心致志地用手机拍摄黑天鹅,那双米黄色的塑胶凉鞋几乎弯曲成直角形,鞋底因此脱胶,最外面的那一层快掉下来。幸亏附近就有百货公司,我们给她买了双新凉鞋救急。人高脚大,她居然要穿38码。

  回家的路上,她向我打听,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强力胶?我说,便利店里就有。于是买了两支强力胶给她。回到家里,她把那双塑胶凉鞋洗干净,擦干,在鞋底脱胶处抹上强力胶,再把鞋子压在椅子脚下面。翌日,她就又穿上那双米黄色的塑胶凉鞋了,而把白色的皮凉鞋收好,作为我们给她的礼品放进自己的箱子。

  她的动手能力强。要奶奶教她织毛线,学了没多久,就会了。她向奶奶要了一团毛线,一针一针织了起来。不知道她究竟要织什么。等到快织好时一看,原来是一条腰带。织好后,把扣子钉上。做完这一切,她恭恭敬敬地把腰带送给奶奶,并说:“你用这腰带围在腰上,冬天可以保护腰部不受凉。”奶奶非常感动。她说,这腰带凝聚着孙女的一片爱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雅加达之光
   第A16版:雅加达之光
   第A17版:雅加达之光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看着你的眼睛过日子
孙女琐记
夏天的尾巴
“红灯对我不起作用”
为灭蚊支招
轧铜皮小组
敦煌病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孙女琐记 2018-08-23 2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