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遭到蚊子的攻击,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蚊子作斗争的过程。小时候,每至夏天,傍晚时候总有黑压压的一群蚊子在我家天井与堂屋的交界处乱舞,祖父于是拿着一个内侧涂了许多肥皂水的脸盆,向着蚊群扇去,一下至少能粘住十几只蚊子……(雌)蚊子叮人(或哺乳动物)吸血是为了吸取繁衍后代所需要的养料,血中的蛋白质是使雌蚊卵巢成熟和排卵的重要物质。
有的地方的蚊子叮人以后只产生红肿斑块并致痒,然而很多地方尤其是热带地区的蚊子在叮咬过程中会传播疾病,导致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病的流行;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人因蚊子传播而得病。随着商品运输和旅客往来的日益频繁,会传播疾病的热带蚊子也不断被带到世界各地,成为“热带移民”,这些现象一直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约十几年前,科学家们在牛津郊区的一个小地方开始培育“转基因蚊子”,用微型注射器将某种基因注入蚊子的卵,使其基因排列发生改变;转基因蚊会产生一种能将幼虫阶段的重要发育过程阻断的蛋白质,使幼蚊死去。这种方法主要是使雄蚊的基因发生变化,将这种转基因雄蚊释放到自然界去与当地的雌蚊交配产卵。一只雄蚊可与多只雌蚊交配,由于雌蚊是终生一次受精,所以最后是蚊子父母相继死去,幼虫无法生长发育;一个地方的蚊子总量会大大下降,杀灭率在90%左右。四十多年前也曾兴起过“遗传不育灭蚊法”,由于基因技术尚未达到高水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被放弃。如今,转基因灭害虫的理念被重新认识,如西班牙的橄榄种植者也在采用转基因方法杀灭橄榄蝇,以确保农产品的收成。
尽管如此,很多专家一致认为,对付蚊子,转基因技术不是万能手段,即使将来,在有蚊害的地方,蚊帐、灭蚊剂和接种疫苗等办法还是不可少的。不久前在欧洲推出了一种家庭激光灭蚊器:在花园里离地面约三至五米的高处安上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发射器,计算机将周围环境分成“有蚊”、“无蚊”、“有害蚊”、“无害蚊”等区,并持续记录“飞翅频率”(雌蚊的飞行频率和雄蚊的不一样),同时结合飞近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参数,倘来者被确定是一只雌蚊,激光发射器即发射一枚50至100毫焦的激光,将雌蚊杀死。这种灭蚊法被戏称为“园子里的星球大战”。
不过,日常生活中,人们仍在广泛依靠自然界的天然防蚊植物如天竺葵、薰衣草、罗勒、香葱、碰碰香等驱蚊。有意思的是,国外有不少花园别墅的主人会在花园的墙上或树上装一只蝙蝠箱,供蝙蝠栖息,据说一只蝙蝠每夜能吃掉约1000只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