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光杯”曾读到过《轧钢皮,比头发丝还薄》,这使我也回忆起七十年代初在外贸行业工作期间被动员去冶金系统战高温,在金田路上海第二铜带厂轧铜皮三年的经历。
二带厂的任务是将矿区来的铜锭,通过大炉加热,然后经过热轧车、压延车、四辊车、精轧车四道工序,将铜锭轧薄,供兵工厂模压成炮弹壳散热片等。我被分配在精轧车小组。小组原有六人,又来了学工学生和艺徒各四人,分早中两班生产。该厂任务忙闲不均,“月初游西湖,月底打老虎”,任务较闲时,大家谈山海经,唱朝鲜流行歌曲《卖花姑娘》,关系较为融洽。不久,厂部要我组抽调二人支援四辊车。大家舍不得离开这个小组,最后决定由两位艺徒过去。大家都抑制不住难舍之情,两位艺徒更是泣不成声。分别的日子到了,两位艺徒一起做完最后一个中班,大家默默无言。后来,一次拉铜卷时,组员小李不慎被铜卷滑落,压伤足部,全组出动护送至人民医院,大家轮流值班,连医生也深受感动,说这样的小组不多见,完全是出于“阶级感情”。
1973年底,我结束“战高温”,返回外贸行业。九十年代后期,周家嘴路全线改造,铜带二厂也拆迁了。虽然厂房消失了,但当年的人和事,却一直在脑海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