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计周提升城市与生活
潘真
  ◆ 潘真

  看到一段推广上海的视频,出乎意料的闹猛,特别是竟闪过些披红戴绿的欢舞身影,辣眼睛啊辣眼睛!这个周末,“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正在进行中,这个视频让我想起今年春天的纽约设计周上,有个展览的主题翻译过来叫“坏品味不如没品味”。

  上海是在201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命名为“设计之都”的。八年了,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也梅开七度了。然而,设计理念、设计之美是否真的“融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呢?显然还有差距。否则,徜徉在魔都,我们的眼睛该时时享受到吃冰激凌的快感;而不是,一会儿撞见凌乱无序的天际线,一会儿买到包装土气的商品,一会儿又目睹穿搭艳俗的人群……

  坏品味,能不能通过一年一度设计周的学习、熏陶,向好品味转变呢?

  2.5万平方米的设计周主会场,有全球1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品牌商、1万多种新品集中亮相;设计周开幕前后一个月内,另有近百场创意设计类活动在不夜城绽放。只要有心,这些都是提升品味的难得机会。

  上海设计周把目标人群定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消费者和社群、寻找灵感和启发的设计师、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寻找商业合作机会的企业家及高管、正在转型和创新中的品牌和企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引入设计的制造业、产业部门和城市管理者等,感觉囊括了所有人。其中,“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消费者和社群”“产业部门和城市管理者”两类看似与工作、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究竟有多少普通市民、多少有决策权的管理者进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有多少品位得到改善吧。

  设计的精髓是创新,设计周的意义在于提升城市与生活。我们说“设计,点亮生活”,并不是要把生活弄得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而是希望经由设计让生活趋于典雅,配得上大都会的格调。好的设计,有点像裸妆,乍看并没有化妆,其实是精心化了的——高级的设计感,隐在低调的外形后面。

  身边就不乏成功案例,比如诞生于1898年的上海家化,为那些承载几代上海人温馨记忆的老品牌注入新鲜血液,重新设计包装的双妹、美加净、六神、高夫、佰草集等品牌赢得了各自目标消费群体的共情和认可,成为拿得出手的上海货。

  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都在呼唤着创新和设计,人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提高也都离不开创新和设计。因此,设计周每年办一次是不够的,影响力局限在活动现场也有点可惜,特别是那些引发头脑风暴的跨界论坛,除了部分网络直播,有没可能学学纽约设计周——在纳斯达克的巨型屏幕上展示现场和设计主题的访谈,同时向其社交网络200多万粉丝直播呢?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雅加达之光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设计周提升城市与生活
何妨读点杂书
何不向英国国家话剧院学两招?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8设计周提升城市与生活 2018-09-02 2 2018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