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惟有努力
吴一菲
  吴一菲

  上海市

  复兴高级中学

  高三(7)班

  午后,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风,树木都无精打采地呆在那里。下午老师要带我们进行“红色定向走访”活动。我从小住在虹口,上学也在虹口,对虹口熟悉极了,心里嘀咕着,这么热的天,不知要去“访”什么!一下午走下来,才知我对虹口的孤陋寡闻,连经常走的马路都只知其名,不知其实。

  第一站去了塘沽路,找到62号,是临街一座老建筑,两层楼。老师请出个老太太,年纪很大,腿脚不便,一开口却思维清晰,滔滔不绝。原来是地下党当年的邻居。她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的最后一个秘密电台旧址。叶人龙、陈秀娟在此以修汽车为掩护,在上海地下党电台屡遭破坏,电台革命同志不断牺性的危急时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日,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继续情报工作,为解放上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距塘沽路不远的吴淞路口,就是当时国民党宪兵队所在地。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中共的秘密电台就设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望着三层阁上的小窗,我们似乎听见了嘀嘀嘀的发报声,穿过历史风云依然在响,这是革命前辈的嘱托,不由得对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屋肃然起敬。

  第二站是四川北路永安里,周恩来同志在上海唯一的住址。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都好奇又激动。有女生穿过弄堂喊着“栀子花,白兰花……”充满了老上海风情。我们扮起“周恩来”和“邓颖超”,想象他们在白色恐怖下告别时的场景,仿佛回到当年,既感伤又不舍。在顾顺章、向忠发叛变后,作为中央特科负责人的周恩来,临危不惧,坐镇虹口,赶在敌人动手前,指挥上海地下党及电台安全转移,最后他才从这里化装撤退。安静的石库门曾经风云激变,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

  同学们漫步在第三站多伦路的时候,偶尔一转头,看见了“陈赓”与“茅盾”。有人上前模仿画像中的动作,有模有样,风趣生动,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又到了景云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冯雪峰”家,接着看见了“茅盾”家、“柔石”家……大家都兴奋地跑上去,与这些老建筑合影,还戏称自己是“穿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了。我们放轻了脚步,唯恐惊醒了这一大批伟人。

  简单的半天,充满着无数的回忆。我们打开历史大门,走近了已远去的年代。虹口有许多红色遗址,通过走访,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我觉得自豪,我生话在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我更感到责任,无数先辈留下的伟业,理应由我们来继承。

  我们唯有努力,唯有奋进,才能挑起这沉甸甸的重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一部戏曲电影给我的启迪
惟有努力
太空里的泡泡
充满童真的水墨画展
成长的故事
记忆深处那树桂花
我家的宝贝台灯
我是荷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A23惟有努力 2018-10-14 2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