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发生利用短信嗅探技术窃取钱财的案件,有的涉案金额逾百万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网络兜售相关技术及设备。
今年8月,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向警方和相关金融机构报案:凌晨2时至5时,手机先后收到100余条来自支付宝、京东金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短信验证码,相关账户内的余额及绑定银行卡内的余额全部“凭空蒸发”。
事后经安全技术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财产侵害的案例。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专家何延哲介绍,短信嗅探技术是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接收短信的情况下,通过植入手机木马或者设立伪基站的方式,获取用户的短信内容,这其中就包括来自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的短信验证码。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除了盗取用户金融账户内的资金外,短信嗅探技术还可以截获移动运营商给手机用户发送的验证码,用来办理各类增值扣费业务,从而盗取手机用户的话费。公开报道显示,近期,全国已有多地破获相关案件。
这些非法设备从何而来?记者在互联网和社交软件搜索,发现大量嗅探设备交易帖和交流群。
在一个名为“嗅探吧”的百度贴吧中,不少卖家除了介绍嗅探功能,留下QQ、微信等联系方式外,还时常分享一些拦截短信成功的截图,诱导他人购买相关设备。
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负责人于旸建议,用户可以要求运营商开通VoLTE功能(一种数据传输技术),让短信通过4G网络传输,防范无线监听窃取短信。于旸表示,在网络安全领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无法同时实现安全、便捷和廉价三个要素。业内专家建议,通信运营商应考虑加快淘汰2G网络技术,确保用户的短信和通话内容不被他人截获窃取。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