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亲自带领军队去征伐马超,后方让谁负责?曹操思来想去,让儿子曹丕留守,也正好给他机会历练一番。但曹丕还年轻,不够老成,恐镇守不住,曹操就派遣程昱给曹丕参军事。
程昱何许人也?山东东阿人,长得伟岸,身高一米八,美须髯。与关公相比可能还要更帅气,其智谋勇气更是高人一筹。
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东阿县丞王度就造反起事烧了仓库,吓得县令带“吏民负老幼东奔渠秋山”。王度仅仅得了个空城,也没办法守,就离城往西五六里找个地方屯扎下来。面对这样一个空城,程昱就联合当地大姓薛房等,劝他们说城墙高还厚实,粮食充足,如果把东山上县令带去的人都聚拢过来,就可以守住。但是县令他们不同意。程昱就秘密派几个人骑马举着幡旗到东山上,再让山下的人大喊“贼已至”,山上的人一看就赶紧跑下来逃回城里。县令也回来了,“遂共守城。”王度就又来攻城,攻不下,便想逃跑,程昱于是率领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程昱就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人。有他辅佐曹丕,曹操比较放心。曹丕也比较争气,其间派贾信平息了河间田银、苏伯等人的反叛。问题是有一千多人投降,“议者皆以为宜如旧法”,那就是要杀降。毕竟是反叛,叛乱不能有好下场。但是程昱对此有不同看法,理由是:杀降的时机应该是在战争期间,对那些被包围才投降的人不能宽赦,目的是“示威天下,开其利路”,让敌人不敢顽抗。现在“天下略定”,非战争时期,而且是在自己“邦域之中,此必降之贼,杀之无所畏惧,非前日诛降之意。”此一时彼一时,已经没必要诛杀。如果要诛杀,“宜先启闻”。非要杀的话,最好是先向曹操请示。其他的人就说:“军事有专,无请。”曹操给了曹丕专擅军事的权力,可以不请示。程昱就不再说话。
程昱很聪明,能言能不言。话说到份上,尽到了职责,再多说就会让曹丕为难。试想,如果曹丕想杀,多说了曹丕就不好杀,万一曹操不同意呢,责任岂不都到曹丕身上?曹丕也会怪罪程昱固执,不肯承担责任。点到为止理由摆明,至于怎么处理,还是让曹丕看着办。曹丕也很聪明,就把程昱叫到另外一个房间,说:“君有所不尽邪?”你还有没说完的话吧?这时程昱就说:“凡专命者,谓有临时之急,呼吸之间者耳。今此贼制在贾信之手,无朝夕之变,故老臣不愿将军行之也。”这事并不是十分着急危险。那为什么不请示曹操呢?难道你想擅自做主?那曹操会怎么想?曹丕说:“君虑之善。”于是,立即向曹操请示,“太祖果不诛。”曹操“闻之甚悦”,对程昱说:“君非徒明于军计,又善处人父子之间。”没有挑拨离间。
所以,程昱虽然“性刚戾”与人多争执,甚至有人告他谋反,但是“太祖赐待益厚。”此宜可见曹操之英明,不愧一代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