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开森其人其事
骆贡祺
  骆贡祺

  上海交通大学享有“东方MIT”的美誉,“MIT”即闻名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它是美国最富创造力的“发明家大学”。交大之所以成为名校,有三个因素,一是有一套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二是有一批众望所归的名师;三是培养出大批人才,于社会人类作出贡献。三者之中,名师最为关键。

  交大草创之初,就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延揽了包括张元济、蔡元培、唐文治、吴稚晖、辜鸿铭等在内的一批名师任教,其中还有外国教育专家呢。

  1896年,清政府批准设立“南洋公学”后,作为“南洋公学”督办(相当于董事长)的盛宣怀立即着手聘请洋人具体负责筹建学校,他深知要把“西学”学过来,要办一所一流的现代大学,一定要请一流的外国教育专家来实际负责筹建。盛宣怀相中了当时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前身)担任院长的美国人约翰·福开森,并用重金月薪350两白银(当时校长的月薪也只有100两银子)把他挖过来担任南洋公学的“监院”,相当于常务副校长。

  福开森是交大请来的第一位外国教育家,他在交大创办的头几年权力很大,除“中学”教学这一块不管,其他如选校址、造校舍、买设备、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学生的食宿、卫生健康、体育运动、日常管理等什么都管。他首先把学校校址定在徐家汇,找上海道台蔡钧,争取到用官价买了扩大部分的土地120亩。1899年和1900年又买了两块土地,从而奠定了交大徐家汇老校区的范围。他还亲自画学校总体设计图纸,把校舍一栋栋造起来,并且把“下院”(小学)、中院(中学)、上院(大学)办起来以后,还建议办“师范班”、”译书院”和“特班”,使学校的教学接近西方的办学模式。

  盛宣怀看准福开森真心愿意帮助中国进步,大胆重用,而福开森也勇于搬美国教育到交大,在交大开创了西学中用,从此,交大也一直敢于开放引进。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学森曾说:“我1935年秋就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这才发现,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安排全部是抄此校的,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也都是一样的,上海交大是把此校搬到中国来了。因此也可以说上海交大当年的教学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福开森的办学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外人士,他虽不是法国人,但法租界当局将交大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福开森路”,即现在的武康路,影响力可见一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南翔古镇翰墨香
我与《青春之歌》
君虑之善
福开森其人其事
金秋(中国画)
我的水墨大愿梦圆上海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福开森其人其事 2018-11-26 2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