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数据看上市险企(一)
陆志萍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审议了2018年三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主力军,作为A股上市公司中的权重股,是机构、个人投资者扎堆的避险投资标的。此次会议传出的风向和信息投资者们也可以品评一二,发掘相关的投资机会。

  首先看看重要但复杂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反应了保险公司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能力,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指标。在这里我们就不科普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详细计算公式了,而是讨论这个指标对于投资者决策的参考意义。

  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偿付能力充足率自然是越高越好,因为充足率越高,说明保险公司用于吸收剩余风险的偿付资本越高,保险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从保险公司股东的观点来看,偿付能力过高却未必是好事,因为偿付能力过高说明股东自己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资金放在那里“闲置”,没有有效地用来开展更多的新业务。A股投资者的角度则与保险公司股东类似,需要关注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的平衡,保险股作为弱势行情中的避险选择,最需要它稳定增长不出岔子。

  回到此次会议的数据,从偿付能力上看,三季度险企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5%,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我们回过头参看二季度工作会议的相关数据,发现两季度基本持平。根据希财网公布的数据,五家上市险企三季度各自的综合偿付能力数据都在平均值附近:寿险:平安(227.83%)人保(280.12%)新华(237.25%)太平洋(255%)人寿(262.17%);财险:平安(218.97%)人保(272.42%)太平洋(308%)人寿(207.23%)。

  行业整体数据支持了会议的“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稳定”的结论。上市公司的基础数据也证明了目前上市险企在保证抗风险能力充足(200%以上)的条件下,资本利用效率高(300%之内),是保险企业值得学习的标杆,也是稳健投资者布局的良好选择。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高充足率不等于低风险。面对市场上隐而未发的风险,投资者也要打起万分精神,关于风险点我们会在后文再详细解读。

  长江证券 陆志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广告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在平淡中等待大变局
为什么有人喜欢熊市?
控制仓位 进退有度
观望为主 多看少动
从数据看上市险企(一)
广告
新民晚报股市大势/新民财经A18从数据看上市险企(一) 2018-12-15 2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