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我认识了不少领导,每每想起,心里便涌起一股暖意。
很多年前,有个很有名的外国歌舞团来沪。那天好像是个纪念日,一位领导陪外国朋友来看演出。不知什么原因,那场演出的观众只寥寥几排,场面冷清。在观众席上的我为这么好的演出缺少宣传而难过。这位领导坐在我的前排,他几次回头看观众席,看得出他也很不安。爱管闲事的我,居然鬼使神差地写了条子直接递给他,建议他不要参加谢幕,以免友人面对台下难堪。他回头看看我点了点头,结束时真的没去台上谢幕。第二天我写信给他,对外事文化活动的组织提出了建议。没想到三天后我收到他的亲笔回信,感谢我对上海文化工作的关心,认为我的建议有操作性。不久,我就忘了此事。
两年后,我参加市里一个文化活动,迎面碰上了他。他身边围着好些名家,我赶紧走开。很意外地,听到他招呼我:“叶老师,你也来了。”没想到他会认出我!他说,上海的文化活动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热心人,欢迎我多提建议。这以后,好几次在各种活动上碰到他,他总会走过来说几句,问我在忙什么。他退下来后去了一个基金会,与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有交集,如去请教,完全顺理成章,但我还是从未去打扰过他,即使有难解之题,也没去烦过他。我愿珍藏这份信任。我只保存着他的信,薄薄的一页,写得满满的,充满了人情味。如今好几年没见他了,对他的虚怀若谷我依然怀着敬意。
那年,虹口教育局组织劳模教师来参观,在听我介绍的过程中,像往常一样,有人为万世师表感极而泣。其中频频拭泪的有毛蓓蕾老师,还有一位中年人,后来我知道他是带队的局长。
当时的我,为一些事倍感焦虑,又因超负荷的工作身心皆疲。局长似乎洞察一切,很关切地询问我的情况。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傍晚,他眼里的善意,使我看到了春意盎然。临别时,他握着我的手说,你有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会帮你。我以为这是客套话,一直没去。他请毛老师带信,我也毫不在意。直到两三年后,毛老师无意中说起,我才知道,为了我这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他做了许多事。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希望对我施以援手。虽然他的设想因种种原因未实现,我的事后来也顺利解决了,但这份惜才之心沉甸甸的,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我几次约毛老师去致谢,毛老师比我还忙,我又不敢独自去,就拖下了。毛老师去世后,这根线断了,最后,我连他的姓都忘了。直到去年,我才打听到他的名字,想去说句迟到的谢谢,他的墓木已拱。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无处去说了。只有他的温情留在我心里,指引着我重回这片热士,为他和毛老师留着足迹的地方,尽一份心力。
很庆幸,我见过那么多好领导。他们都像这两位,会表达喜怒哀乐。他们真诚率性,善良热心,一点没有架子。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传递着党的温暖,演绎着政府为民服务的精神,有他们在,老百姓是可以心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