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宫崎骏过时了吗?
史丹利
  ◎ 史丹利

  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电影《龙猫》终于在国内公映了。为纪念首映三十周年,吉卜力工作室将原始胶片转成数码版,进行修复与重制后公映。中国版海报在映前大获好评,龙猫肚腹上的月牙形斑纹宛如莽原,两个小女孩埋头行走其间,只露出两顶小小的圆帽子,自然神力与幼小童心映衬交织,让人倍加期待。 

  不料上映首日就遭遇口碑两极化,一部分人不喜欢,认为“沉闷无聊”“名不副实”“逻辑不通”……另一部分人很喜欢,“内心是有多温柔细致才能画出来的动画,每一帧都是描画世上所有的美好、灿烂的童年、绚烂的夏天,还有可爱的小伙伴”,看到影片惨遭恶评,“突然真情实感地为这个时代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厌恶”。

  抛开新片与老片的争议,单说画面在大银幕上的还原,实在不输给当下2D动画新片。当然3D动画又另说,片方也没有强行重制3D效果,而是以原貌呈现三十年前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时的模样。自然的绿色、灿烂的阳光、清澈的水和流动的空气,如未加过度装扮的儿童脸庞扑面而来,气色生动,神态鲜活。到了夜晚,神秘狂风大作,阴影笼罩夜空,小破屋摇摇欲坠,似乎随时会被狂风卷走……巨大的黑色阴影里有不同层次的亮度:年轻的父亲,天真的孩子,怀着未知的忧虑,拼命大笑着用笑声对抗外在的恐惧,粉红的脸庞因笑得太用力而略显凶狠——那是向变化莫测的可怕森林发出的、拼了命也要好好活下去的宣告。如此积极乐观的画面在任何时代都很难说是过时的。

  至于画面背后所呈现的内容情节和精神内涵,其实可以归入宫崎骏擅长用动画讲述“孩子拼命守护父母”的主题。斩获奥斯卡和柏林金熊奖的《千与千寻》里,少女目睹父母因贪吃而变成了猪,历尽千辛万险让父母变回人类返回原来的世界。《龙猫》中父母遭遇的危险则比较轻微,母亲患病住院,父亲要上班,两个孩子担心的是母亲的病情不要加重,早点回家;父亲下班不要淋雨,准时回家。就是因为这样朴素、日常、微小的心愿并不能每天都能顺利实现,而导致种种孩子们备尝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忐忑心情。

  乖巧的姐姐带着伞和淘气的妹妹去车站接父亲下班,等了太久,父亲还没有出现,巨大的龙猫出现在身边,蠢萌地顶着一片小树叶挡雨。在这一班车和下一班车之间彷徨等待的间隙里,这一小段时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其间经历的心理考验和精神追问甚至足以铸造孩童的心智。姐姐向晚归的父亲兴奋地讲述偶遇龙猫“又吓人又开心”的经历,和妹妹初次掉进龙猫洞时的兴奋一般无二。另一场重头戏发生在医院发来语焉不详的电报,妹妹抱着刚摘下来要送给妈妈的玉米不顾一切奔去医院却迷了路,姐姐倾尽全力奔走寻找而未果,天色渐黑,恐惧笼罩,她抱着唯一的希望求助于龙猫,龙猫巴士的下一站指示出现妹妹“小梅”的名字而不是任何地点——真正的童话里,终点从来都不是地理坐标,而是心里的人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宫崎骏总是将孩子们信赖且寄予希望的事物以及他们奋力冒险其间的世界加上一抹神秘可怕的色彩,这是一种理念,或许黑色童话才是成长教科书。无论主人公多么年幼,哪怕她只有三四岁,哪怕她还不知恐惧为何物,都不得不经历恐惧的历程,不得不知晓“怕”是怎么回事,然后依然去拼命争取,奋力守护,才有可能获得真实的成长。有手腕,有力气,有耐心,又温柔,又细致……如此直面人生的童话故事,在任何时代都很难说是过时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美食
宫崎骏过时了吗?
炸雷不怕,选择不装
意味不明的寻找,趣味缺失的旅行
新民晚报影视/星期天夜光杯A18宫崎骏过时了吗? 2019-01-06 2 2019年01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