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第二拨降准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两拨降准释放的1.5万亿元流动性基本到位。此举央行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对冲年末和春节前的资金需求。
看到“全面”降准的字眼和超过万亿的金额,投资者们可能会担心会不会“大水漫灌”,使得今年过节不差钱,进而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那我们就从市场上资金供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看1月份资金的需求端跟其他月份相比有什么不同:
■ 春节前企业发放薪酬奖金,需要现金;
■ 1月为企业的缴税大月,银行的准备金上缴大月,对资金需求很大;
■ 居民采办年货、筹备节日需要资金;
■ 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提前至年初,集中增发需要资金支持;
■ 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集中到期,逆回购、MLF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因素,使得1月份全市场比平常月份的资金需求大得多,而根据天风证券在1月初对以上不同方面的资金需求的测算,2019年春节前综合流动性资金存在3.8万亿元的缺口。
如果出现供不应求、资金短缺的情况,那么只有愿意付出更高利率的一方,才能优先获得所需的资金,那么利率就会上升。此时受伤的就是“纾困”进行中的民营企业:利率上升会使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的问题雪上加霜,拖累经济企稳复苏,是市场和管理层都不愿看到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央行出手从资金的供给端,调节市场供需,适逢其时。央行手中的资金工具有很多:首先是降准,直接减少银行需要上交的准备金,银行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这次通过降准总共释放1.5万亿元;其次是公开市场操作,以逆回购为代表,央行通过逆回购的开与停,调解资金供给,截至1月17日数据,央行已投放9600亿元资金;还有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及TLF(临时流动性便利)等临时流动性投放工具,今年都尚未动用。
总的来看,央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基本填补了1月流动资金需求的缺口,所以对市场来说,今年过节不差钱的推论基本成立;但同时也看到,供需平衡下,也不存在大水漫灌、通货膨胀的问题。而这样合理宽松的资金面,对股市、债市都能起到稳定呵护的作用。
对于投资者来说,直接的影响是国债逆回购的投资收益。往年因为年末和节前的资金需求缺口,国债逆回购利率往往节前飙升,如2017年农历新年前夕的1月25日,上交所一天国债逆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27%。而央行一波操作之后,预期今年春节前资金市场“不差钱”,不太可能出现以往年份的火爆场景,也算是有得有失,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长江证券 陆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