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胡
戎林
  戎林

  父亲去世后,大哥再也没回来。

  不料十年后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已经住进了我所在城市的一家宾馆。

  我忙去看他,这才得知,他此番来不为别的,只为买一把京胡。

  我有些发愣,只知道大哥喜欢唱京剧,从没听说他会拉京胡。尽管五音不全,还是爱唱,有一次回大陆,竟当着众人的面吼起了“四郎探母”,直吼得脑袋上暴起道道青筋。我怕有损于我们家族的形象,想打断他,但看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不忍心。直到他吼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恋恋不舍地打住。这时,我发现他已是满眼泪水了,不好意思地揩了一把,轻声说:“在台湾哪天不吼一嗓子,心里就不好受!”

  我口是心非地夸奖他一番,说什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说到买京胡,陪着他的嫂子在旁边吃吃地笑,我好奇地问大哥:“你也不会拉京胡,要那玩艺做什么!”

  “我不会,可有人会呀!”他说起一位比他大十来岁的老哥,年轻时就在部队里拉京胡,现在80多了,京胡拉得在台湾首屈一指。他不止一次对大哥说,只要有一把上等的京胡,他愿为他拉一辈子!于是,大哥便一路风尘仆仆赶了回来。

  全家紧急动员,围绕京胡开始忙碌。先是陪大哥去了南京,偌大的商场竟然没一把像样的京胡,最贵的不过几百块,大哥拎拎这把,提提那把,说:“轻,太轻!”

  连跑了几个地方,结果失望而归。

  不知谁告诉我,每天早晨,湖边聚集着一群爱唱京戏的老人,何不去打听打听。大哥兴致勃勃地去了。

  一听说是台湾来的,人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说到京胡,有人透露,说有一位姓胡的师傅收藏着一把价值不菲的京胡,不知人家可愿出手。

  我辗转打听到那位老者的住处,和大哥连夜赶了去。

  那是一位憨厚的老人,听说大哥为京胡而来,犹豫良久,才把家里那把拿了出来。大哥一看,两眼圆睁,不等人家开口,便问多少钱,老人摇头不语,问急了才说:“不卖,是家父留下的。”说着,慢慢踱到当屋椅子上坐定,将一方红绸铺在右腿上,再把那把暗紫色的京胡架在腿上,京胡一侧的蟒皮在灯下泛起油润的光泽。琴声响起,老人右手的弦子也急速抽动起来,整个身体兀自起伏律动。优美的琴声包裹着他那弓腰低背的身影,以致那张皱巴巴的脸也埋进了乐声之中。大哥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还是“四郎探母”。

  琴声戛然而止,大哥又是满眼泪花,哽咽着哀求老人:“把琴卖给我吧!”

  老人默默地望着他。

  大哥从怀里摸出一叠钞票放到桌上,老人把眼一瞪,伸手将钞票推到一边,说:“钱不要,琴给你!”

  那把暗红色的京胡就到了大哥手中,他紧抱着琴,像抱着十世单传的婴儿,一脸幸福。

  大哥后来又去了老人那里几趟,不知最后是否给了钱,反正那琴被他带走了。临分手时,老人送给他一小块碗口大的蟒蛇皮,说这是他年轻时进山买的。万一琴坏了,就把这块皮蒙上,还详细讲解了怎样蒙皮的细节,也不知大哥记住了没有。

  大哥走后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大哥站在波涛翻滚的大海那边,昂着花白的头,向着大陆方向唱起了《四郎探母》,唱得红头涨脸,满脖子青筋,身后的岩头上坐着一位拉京胡的老者,膝上铺着一方红绸,上面架着把暗红色的京胡,老者右手的弓弦在不停地抽动,身体起伏不停,那咿咿呀呀的琴声伴着大海的涛声一直飘到我的梦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冷暴力最具杀伤性
误点的班机
京胡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摩登
摩登(中国画)
相守的时光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京胡 2019-03-02 2 2019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