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共同家园
俞立中
  俞立中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自此开始40年,学习工作都没有离开大学校园。而作为上海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结缘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今年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25周年,25年间,我也跟随着教育电视台的成长壮大,从一位教育新闻的普通观众,走进了教育新闻,并逐步成为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交流者和讨论者之一,还通过电视节目结交了一批热心的教育家和电视人。

  回首往事,心里的感觉是暖暖的。

  近16年里,我先后担任了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校长,学校有任何重要事项和活动,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上海教育电视台这个宣传平台。每当看到副台长、时任新闻部主任姚赟勤和新闻部记者金山,摄像师孙圣哲、申宁拿着话筒、扛着摄像机来到现场,感觉特别兴奋,因为这是与兄弟院校乃至社会各界交流和分享的好机会啊!

  在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时,几乎每年高考前,都会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项家祥一起参与教育台的专题节目,阐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招生政策。每年来来往往,教育台变成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然而,记忆最深的、合作最多的要数《教育山海经》栏目了,有机会和教育界的前辈后生一起讨论教育热点,录制的过程总是充满欢笑和思考:与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教授论道“高校自主招生,未来会更好吗”、与市教委国际交流处杨伟人处长思辨“教育国际化,如何面向未来”、与语文名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黄玉峰校长畅谈“文理分科,你怎么看”、与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思索“新生致辞,如何传递大学之道”、与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回忆“恢复高考四十年之1977知识改变命运的起点”等。

  其中,“恢复高考四十年之1977知识改变命运的起点”这期节目的录制,感触良深。我把珍藏已久的、当年参加高考的三张准考证带到现场,思绪回到40年前,讲述了自己一波三折参加高考,从黑龙江的长水河农场,考回故乡上海,最终圆了大学梦的经历。往事并不如烟,知识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我也更希望今天的学子们能够珍惜诸多的学习机会,有长远的人生目标,在好奇和兴趣中发现生命的价值。

  而作为“2013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之一,我还在典礼现场,与叶志明教授一起录制了一档特别节目“教育山海经之教育因你而有梦”。平时身处教育管理一线,在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少有时间去梳理和总结。而参与电视节目录制、参与教育话题的讨论,不仅是分享自己的观点,更能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深层思考,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山海经》给我们提供了会客厅、机会、平台与资源。并且,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导演周媛、主持人徐丽遐都是经验丰富的电视人,和她们一起做节目学到了不少东西。长期的合作,我们也成了忘年之交。

  我能体会到电视人的辛苦,但更多是看到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和付出。每每去电视台录节目,大家都会热情地过来招呼,给予很多帮助和鼓励。家,就是上海教育电视台给我的温暖感觉。

  十日谈

  绿叶对根的情意

  责编:刘芳

  权威实用的健康知识,粉碎了许多有关谣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6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7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广告
   第A13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8版:镜头艺术
   第A19版:设计之都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路遇故地
也是“百感交集”
岁月平居 时节如流
无味之味
贾宅花灯
书法
我们的共同家园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我们的共同家园 2019-03-06 2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