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韩系车的逆势上扬,很多人并不看好,质疑络绎不绝,究其原因,问题出在韩系车以价换量的低价策略。2018年,为应对“车市寒冬”,韩系车在华推出全新产品策略,终端售价大幅让利,北京现代旗下领动以不到10万元的起售价格,在合资品牌轿车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现代ix35销量暴涨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售价区间,11.99万-16.19万元的指导价无论是与前几年的老款ix35对比,还是与当下在售的同级车型相比,都极具竞争优势。另外,东风悦达起亚三款新车KX CROSS、焕驰及小型SUV奕跑,去年销量走高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采取了低价策略,相较于同级竞品其性价比确实很高。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韩系车的低价策略是一次自救行动,这也是他们的最后筹码;事实也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初步效果。
不过,虽然降低产品的官方指导价对韩系车在华销量有明显提振作用,但风险亦不容忽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财报上面。根据官方数据,2018年现代汽车全年营收为97.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65.17亿元),同比虽然实现了0.9%的增长,但净利润却仅有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27亿元),同比骤减63.8%,几近“腰斩”。更况且从整体来看,即使去年韩系车在华销量有所上涨,形势也并非真正乐观。众所周知,2017年韩系车在华销量呈断崖式下滑,2018年的微弱增长不过是建立在上一年的低基数基础上,其市场占有率较2014年前后,也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像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这样以价换量的策略,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帮助品牌收获一份漂亮的销量报表,但就长期而言,又能助力品牌维持多久的市场热度?目前韩系车已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低价形象”,假设未来这些优惠政策没有了,品牌市场表现又当如何?在本土品牌集体上攻的状态下,韩系车的低价策略到底是会给本土品牌带来冲击,还是会给韩系车自己挖坑儿,规律和市场自会给出究竟是蜜糖还是砒霜的答案。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