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逛文庙书市
晏秋秋
  晏秋秋

  很久没到文庙,也很久没逛旧书摊了。

  昨天兴起,到文庙书市一逛。大成殿前,“万世师表”的牌匾之下,几十处旧书摊所体现出的灵动生气,让人觉得意外。

  我花了1元钱门票,在里面逛了3个小时,感觉很值得。

  一来,这3个小时,我没看一眼手机。

  二来,听着书客、书商用沪语对话,有讨价还价,更有寒暄聊天,浓厚的老上海气息,让人着迷。

  三来,看到不少普通人的笔记,有照片,有文字,感觉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了时代的发展,很有意思。

  我两手空空,离开了旧书摊。但感觉上,自己又很充实。

  在门口,不少书客聚集在一起,聊着天,我也加入了群聊。谈到少年时看过的几本《三国演义》的评书,马上有人就书中细节,与我交流,让我立刻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久违啦,读书的感觉。久违啦,老上海的感觉。

  文庙书市,是借鉴法国塞纳河边的“十里书市”而建立的。高峰时,一天有250个摊位。如今,这里已不像20年前火爆,但也有80多个摊位。每个周日的上午,文庙这一片老城厢,似乎就摆脱了时间的魔力,带你回到上世纪90年代。哪怕周边,网红美食再多,城市更新的声音再大,只要一进入旧书摊,心境上立刻就不一样。

  逛文庙书市的人,有我这样的凑热闹者,寻找的,是手机阅读无法给予的快乐。

  更多的,是懂行的书商或书客。有些人,懂书的价格。更多人,懂书的价值。我见到两名书客,争着买一本民国历史书。摊主对一名书客笑笑说:“价格都一样,但他比你要懂,我卖给他了。”

  有的书商坦言,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了。几个书客劝他:“侬就当锻炼身体了,阿拉每个礼拜碰趟头,有啥不好?”

  如今,市面上的书,好像越来越多。但是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好在,有文庙书市这样一个角落,保留着一些纯粹的乐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龙舟护送国旗前行 歌声唱响苏州河畔
日常生活,就是孩子最好的教学
逛文庙书市
“飞洋汽修”被勒令停业整顿30天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逛文庙书市 2019-06-03 2 2019年06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