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厨何以被称师
海龙
  海龙

  不同于木匠铁匠瓦匠花匠,做饭的人被称为“师”。这让我从小就对厨师有着一种莫名的尊敬和神秘感。

  童年时代邻里办红白喜事,通常是院子里搭帐篷请人旺火响灶“办大席”。这“大席”就是流水宴。那年月,人人肚里缺油水,神秘的大厨手疾眼快,不几个时辰就把一堆鸡鱼肉蛋变成了使人垂涎的美味。

  不管什么样的食材,经厨师快手戏法一变,都成珍馐。人们熙来攘往如饿狼,末了个个打着饱嗝而去,“家家扶得醉人归”。从那时起,厨人在我眼中就成了神秘魔法师一派。

  但我还是觉得有点儿难解,同样是手艺匠人,为什么其他各业大多被称作“匠”,独独做饭的居然能被尊称为“师”呢?没想到一查,厨师还真有来头,而且来头还不简单呢!

  早在远古,有个彭祖,他是厨行的祖宗。彭祖原名彭铿,因为善于烹调,他向尧帝进献雉羹治好了他的病,尧便把彭城封给了他,后世称他为彭祖。彭祖是中国史载第一名职业厨师。其后到了商汤时代又出了个名厨伊尹。伊尹不止会做饭,还懂政治。他以调和五味作比喻,向汤王讲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深得汤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宰相。其后,春秋时代的易牙也精于烹调长于辨味,是声震一时的名厨。

  深谙厨艺的还有不少政治家和说起来如雷贯耳的大人物,譬如说孔子。他不仅懂政治、精教育,还是个美食家。他谈烹调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经典语录。而另一个圣贤老子也肯定精通厨艺。他用烹调法谈政治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名言流传至今,告诉我们做菜与治国和管理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其实,不管您信不信,厨师里面还真有不少政治家呢!

  做饭跟政治搭上了界,说来还真的神奇。它跟医药养生也有渊源。中国历史上很多名厨也懂医药。药食同源;说神了,做饭还不止是技术,甚至是一门艺术呢。

  除了厨行,中国自古文人跟厨师、跟美食的故事也不少。

  晋朝张季鹰因思念莼羹鲈脍而辞官归故里成了千年美谈;而苏东坡、张岱、袁枚、李渔、纪晓岚等风雅君子不单是抵死爱美食,而且大都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据载,他们都能操刀下厨来两下子,甚至历史上还留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一些名菜。他们是文人里的厨师和厨师里的文人。

  至于现代,以善吃或写吃闻名也是大俗大雅的美事。梁实秋、唐鲁孙、汪曾祺写的厨艺头头是道;而且,据说他们对厨行甚至动手下厨也并不生疏。

  有人问,孟子不是说过“君子远庖厨”吗?但是,孟子其实一天也离不开厨房。倒是司马迁说得坦诚些:“民以食为天”。因此这句名言在两千年间应该赢得“最接地气奖”。食,就离不开厨,所以称厨为师,理所当然也。

  古时候,除了厨师,可被称作“师”的还有乐师。他们跟大厨有些类似;虽然二者俗雅大异,但说穿了,乐师干的也是专管协调合辏,阴阳律吕、琴瑟和谐的营生,其理略通。

  当然,除了吃,穿也极为重要。古语曰衣冠君子,衣是做君子的要务。所以诸匠之中裁缝也不算“匠”人,而能被称作“师傅”(同样是穿,做鞋的却被称为“鞋匠”)。至于更高一个档次的当然是教师和医生了。医生能救命,所以能荣膺“先生”称号。而教师,能助人成长,甚至尊称其为“教师爷”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一日小旅行
简单也是一种财富
小德兴
小德兴(中国画)
厨何以被称师
娘胎里曾与战火相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厨何以被称师 2019-07-18 2 2019年07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