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戚老太,到小区老年活动室请志愿者理发时,无意中讲起要去一家商务楼里取预订的保健品。左邻右舍的居民闻讯,关切地询问老太的身体情况,提醒老太要认真鉴别保健品,切莫轻易购买。居委会干部得知后也很关心,问清情况后,立即与街道工商部门联系,原来那里兜售的保健品是假冒货,在工商部门的干涉下,老人取回了预订款,避免了受骗上当。
如今,老年人成了“保健用品”推销的主要目标。这些推销员抓住人到老年,身体各部分机能开始衰弱的客观事实,以如簧之舌吹嘘他们兜售的保健品对老人强身健体如何有功效,并对独居或不善与人交流的老人,格外亲昵,时不时“嘘寒问暖”,甚至上门帮做家务,陪着去买菜、配药等,获得老人的信任后,伺机推销。有的身穿白大褂,以医疗健康咨询为名,趁机向老人推销各种保健品;有的以免费试用保健品,或赠送鸡蛋、精制油、新米等作诱饵进行推销。为此,老人稍不留神,多年的积蓄就可能落入了他们的口袋。
受骗上当的老年人固然不够警觉,但将预防工作做在前面,老人受骗上当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为此,希望做子女的主动关心父母的健康,为父母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和咨询,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购买货真价实的保健品,让老人们觉得亲情的温暖,感情有所寄托。对于独居老人,社区应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性健康讲座和服务,开辟一些“老人聊天室”或“谈心室”,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让老人在遭遇困惑之际随时可以找到“商量的人”。
最近,笔者所在社区推出“乐龄相伴”项目,加强对独居、高龄、困难老人的关心,组织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以及邻居对这类老人开展结对巡视关心,倾听老人的唠叨,帮助释疑解惑,排忧解难,令老人感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这种做法值得倡导。只有子女亲眷、街坊邻居、街道、居委会一起行动,主动关爱、关心、关注老人,多与老人沟通和交流,那么,老年人受骗上当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