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说:
木里的人好,他们说话轻轻的,烧的菜甜甜的,烧的鱼也是甜甜的,好吃。木里的女人手巧,双手采茶,如蜻蜓点水,那茶叶香甜,叫碧螺春,专供皇帝喝的。那里的女人会养蚕,会织布,那丝绸做的衣服,穿在木里女人的身上,那才叫美,比戏里美多了。看着木里的女人,很多男人就留在木里。木里到处是手艺作坊,做红木家具的就有好多家,在木里,只要人不偷懒舍得出力气,几年就能赚几百大洋……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几天苏州沦陷了,就是这个时候,元青搭航风船到了潘家沙。元青是旧军人,部队从广东打到武汉后,他没有回老家,武汉南京常州苏州,最后他留在了苏州木里,做红木生意。日军对首都南京形成合围的同时,长江的航道被封锁了,船运“违禁品”和私通国军、新四军是“格杀勿论”的。元青从上海这里搭船返回广东老家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了,他在三民镇上开了一个茶庄,不为谋生,只为等待时机。潘家沙人每天夜里或者雨天的时候,都会聚集在元青的茶庄里,听元青讲故事。
元青的故事里都是木里。
木里在哪里?木里在苏州。潘家沙人都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都知道苏州杭州的美是景致的美女人的美,苏州杭州的好是好吃好穿好玩;苏州杭州,只是在穷人的梦里。木里的好,是潘家沙人最能接受的一类,因为,只要不偷懒舍得出力气就能赚到钱,这句话,潘家沙人最要听。
“带我们去木里吧?”
元青说:“不能呀,木里被东洋兵占了。”
木里是那么美丽,那样百般的好。东洋兵是一群畜生!……有船家说,他们把整个南京城里的人都杀光了。
东洋兵已经占了木里?心痛和失望交织在潘家沙人的身上。他们的结论是:不把东洋兵赶走,我们谁也去不了木里。这个时候,与世隔绝的潘家沙人,似乎懂得了国家的概念,懂得了汉奸不能做,汉奸不能帮;打东洋兵的都是好人,要帮的就是打东洋兵的人。
一天夜间,一条航风船突然驶来,跳上岸来求援的是苏北来的“猪老板”。元青一听,便带着大家跑到船上,把船舱里的几十箱药品搬到横岸上的树林里。不一会儿,东洋兵的汽艇追来了,几个东洋兵上船上查看了很长时间,因为没有查到“违禁品”便悻悻离去了。
在和东洋兵打仗的几年间,几乎每一个冬天都有苏北新四军缺粮的消息传来,东洋兵征粮队的钱券可以换盐,可以买洋火洋油洋布,但潘家沙人总要悄悄藏几百袋稻谷,换苏北姜堰的“船家”几张欠条。因为,潘家沙人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赶走了东洋兵,我们要去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