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那一种味道
祝青
  祝青

  休息在家,正在厨房忙活,不经意间看向窗外,被一件久违的物件所吸引。只见斜对面四楼外晾衣杆上铺了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个大号的搪瓷锅。远远望去,锅内应该是酱着黄瓜之类的,中间还插了一双筷子(我知道那是翻酱瓜用的),旁边圆形簸箕里晒的是青绿的黄瓜,心神一动,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不见此物大概有二三十年了吧!小时农村,门前酱缸里浸润着的黄瓜、菜瓜、西瓜皮等是每户农家的“当家菜”,陪伴着儿时的我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苦夏。记得我家屋前有一个专门用来晒酱缸的架子,酱缸是陶土做的,深棕色,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一种,但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它满足了我们并不挑剔的味蕾,成为我记忆中不能抹去的家的味道。

  傍晚时分,收工回家的母亲会到自家自留地里摘来嫩黄瓜,有时是菜瓜,通常是长得不整齐的。稍大点还需中间剖开,挖去籽,洗净,用薄盐腌一晚上,第二天放在簸箕或帘子上晒干,然后再放入酱缸中。酱缸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三五天美味即成。偶尔我们几个迫不及待,省去上面的步骤,偷偷把刚摘下的嫩黄瓜混入酱缸中,数着时日,悄悄取出食用时味道也是不错的,想来没有被母亲发现吧!

  每隔三五天捞出前一批的酱黄瓜再放入新的黄瓜、西瓜皮等,记忆中酱缸总是满满的,源源不断的。这酱瓜既有新鲜瓜果的清香味,又有大酱独有的酱香味,能赶走夏季的暑热。

  太阳下山了,一桶桶冰凉的井水冲走庭院前水泥地上的一方暑气,预示着晚饭的开始。放上一张四方小桌,拖来几把大大小小的竹椅,端出晾凉的稀饭,桌上除了一盘炒丝瓜或蒸茄子之类的当季蔬菜,还有就是家家必不可少的酱瓜了,这就是农家家常的晚餐。端着饭碗串个门,去搛一块邻家的酱瓜尝尝是常有的事,神奇的是每家酱瓜的味道都是不太一样的。

  酱瓜,实在是儿时农村夏季特有的符号。偶尔桌上出现咸鸭蛋,也肯定不是整个的。它会被母亲小心地切成四份,姐妹几个分着吃,吃得那个小心翼翼啊,只有酱瓜,却可以吃得很豪爽。

  如今酱瓜的美味早已远逝,做酱瓜的人也早已不在。后悔当年只记着吃,至于怎么做酱从没有留意过,大概当时觉得这酱瓜是随时可以吃到的吧!

  傍晚时分,对面四楼一个年轻的女子走入阳台收走了这令我神往的酱缸。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至少是一位妈妈辈的老人吧。但随即一想,这家父母的手艺顺利地传到了下一代的手中,又不免让我羡慕,真是有福之人啊!至于我,只能在回忆中回味这一份美味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都市小区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广告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夜游采荷人
不了情
在边防连过生日
后生可畏
上海的雨
轻风拂水
记忆中,那一种味道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记忆中,那一种味道 2019-08-03 2 2019年08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