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去过伊豆许多次了。这座位于日本静冈县东部的半岛山海分明,火山温泉密布。伊豆国是古日本的分国之一,曾是著名的流放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问世后,伊豆开始成为文学与爱情的符号。他文字间构建的影像美而缥缈,且有深深的孱弱无力感,仿佛爱就在唇边却欲言又止,但无论何时回忆起它时,都会让人心驰神往。
从箱根自驾去伊豆高原,在承接着神之灵气的山林雾霭间反转穿梭,很是幽玄。从千叶开车去伊豆,则沿着海岸线感受属于岛国特有的清旷灵动……而最近一次,我是从东京坐山手线上伊豆,列车一过小田原,伊豆半岛的和风丽日尾随而来。在热海站下车转线至伊东的间歇,我见缝插针吃了著名的铁道便当,还欣赏了日本书法家的汉字书法作品:山火林风,一生燃烧。
我第三次登上大室山时发了个朋友圈:“大室山,别来无恙。”这座伊豆高原标高580米的圆锥形活火山,是日本火山碎石丘的代表、“国指定天然纪念物”。山顶中央凹陷30米深的火山口,如今是个射箭场。山顶环形山道毫无遮挡,景观壮阔,飞鸟盘旋,伊东市鳞次栉比的建筑和浩瀚的太平洋尽收眼底。
城崎海岸则是4000年前大室山火山喷发熔岩被波浪侵蚀而形成的景观。黑色悬崖绝壁林立,巨岩诡谲,惊涛拍岸,吊桥惊险,崎岖礁石承受着澎湃起伏的太平洋,是山与海角力的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气象。从午后到黄昏,我坐在礁石上喝着旨味鲜甜的宇治玉露茶,与太平洋面面相觑。此情此境难以言喻,我仿佛触及到某种极致气息,名曰空寂。
金目鲷是伊豆名物,形象气质非凡,神情寂寥哀怨,有微妙的日式美感。窃以为最能体现金目鲷美味的并非刺身,而是煮付,类似中式红烧,却省略了过油步骤。城崎海岸边的一爿乡土料理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食客满堂,据说这是伊豆最好的金目鲷专门店。我在榻榻米上埋首于每人半尾煮付金目鲷和米饭中细细品味,鱼肉质地松紧适中,Q弹凝结,旨味融入汤汁之中,在煮鱼料理中实属上乘。晚餐时,菜单上写着金目鲷的另一种烧法:姿煮。很喜欢这个日汉字的文雅表述,让整道菜旖旎起来,其实就是料理整条鱼而已。
日本文化中的心灵无疑敏感而多情,再迟钝的武士也会在樱花雨中感受到某种哀意。对刹那间诗意的捕捉与领略是其独擅之处。好像把一切和盘托出,但和盘托出的瞬间却变成了别物,带着即生即灭的纯粹感和“一生悬命”精神。这也是常见常新的伊豆,给我心灵的补给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