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作者和受访者
陈圣来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陈圣来

  新民晚报是上海海派文化的标志性景点,毫不夸张地说,长时期来全国几乎很少有一张报纸是会让市民天天守候在报摊前,等待她的新鲜出笼。好几回我有文章刊登在副刊“夜光杯”上,想再去报摊买一份收藏,但稍稍晚去,便铩羽而归,在遗憾之余,也感慨新民晚报如此受市民钟爱。

  我是差一点一只脚跨进新民晚报的门槛。我在读大学之前,曾借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当编辑,那时与电影与戏剧编辑室的武璀在同一个办公室,武璀原在新民晚报当记者,于是想推荐我进报社。但其时我已报考电台并很快被录用,于是与新民晚报便擦肩而过。不过也就此,我从新民晚报的读者衍变成作者。

  刚开始帮“夜光杯”的专栏“十日谈”整理京剧演员专辑和越剧演员专辑,不想文章都受到报社赞扬,相关负责人还让报社的青年记者向我学习。以后,隔三差五会为晚报写点文章。八十年代中期,我在电台当记者,每每出差,母亲总会站在弄堂口送我,我很感动,于是写了一篇《母亲站在弄堂口》投给“夜光杯”。文章刊登后,好多人读了,记得第二天在电梯里碰到我们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助理,他拍拍我的肩膀说,看了我的文章他热泪盈眶。二十多年后,母亲因病去世,在整理她老人家的抽屉时,我发觉了这张已经泛黄的报纸,捧着这张报纸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连夜我又秉笔疾书,在“夜光杯”上又写了一篇《母亲的目光》,文章刊出后,接到好多电话和短信,都是对我这篇文章的赞许和对母子情深的一份感动。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夜光杯”上写了一篇《假日闲扯》,后来主持人晓林在除夕特别节目里声情并茂地播诵了我这篇文章,引来了听众一片电话潮。

  我从新民晚报的读者变成作者,以后又变成了受访者。1992年9月24日东方台成立和挂牌,上海各大报纸都在头版进行了报道,然而新民晚报的报道是最生动的。以后,我们在刚落成不久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举办首次音乐会,那是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的开幕式,我是音乐会的总指挥。我们在体育场搭了5000平方米的舞台,拉了140米长、40米宽的超大型布景,动员了400人的交响乐团,600人的合唱团,1000人的舞蹈队,其阵势前所未有。然那天晚上与东方台挂牌一样又逢雨天,我们克服了种种障碍,演出照常进行,场面非常火爆。第二天的新民晚报也作了报道。

  新世纪伊始,我调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任总裁,每年艺术节开始,我十分关注新民晚报的相关报道,因这是衡量艺术节接不接地气的重要标识。我接手艺术节的第二年,我们在南京路步行街开辟了“艺术节天天演”,让普通市民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有免费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新民晚报以敏锐的新闻敏感捕捉到这一活动的创新性,派记者蹲点在南京东路“天天演”的现场,全方位报道艺术节这一创新活动,使这一活动吸引了无数市民。每天会有无数市民准时守候在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等候天天演的开场,有的市民在艺术节的一个月里,不管刮风下雨,像上班一样,每天来观看、摄影,我们还事后举办了一个摄影展,展示市民参加艺术节“天天演”的欢乐场景。

  我从艺术节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后,受访者的身份有所淡化,但作者和读者的身份依然如故。在进行学术研究之余,假暇为新民晚报写写文章。这就是我与新民晚报难解的情缘。现在她将迎来九十华诞,她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上海城市发展的史册上,镌刻在万万千千市民的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A17版:新民法谭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玩物尚志
一人餐
读者、作者和受访者
盛夏的颜色
“利奇马”袭来时
太极老者
漓江风情(油画棒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读者、作者和受访者 2019-08-31 2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