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极老者
朱全弟
  朱全弟

  95岁的王继振老人,硬朗,双目炯炯有神,看东西不戴老花镜。每天早晨还要从泰兴路家中出来,骑自行车去黄陂北路街心花园练功,授徒。

  他有一功,拳头硬,真的很硬,我曾试过。硬到什么程度?曾有一次,瘦瘦小小的王老与高高大大的外国西洋拳击手,各自握紧拳头对击,黑人拳击手痛得吃不消,而王老一点没事。这是什么功夫?那是练功得气、劲入骨髓之故。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健康乃至孔武有力的老人,年轻时曾经弱不禁风,上下楼梯还要靠人背上背下呢。

  王老记得清清楚楚,1959年6月15日下午三点钟,这一天,是久病不能站立的他获得新生的日子。30岁出头的他,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六月里的天气身上却穿着棉袄,来到人民广场寻找集形意、八卦、太极于一身的褚桂亭老师。

  此前,王继振在公安局工作,下乡干农活,在船上挑肥料,不慎一拧左髋骨裂,幸好人没有摔在水里。虽然痛,还是挑,硬撑着。晚上睡在双人床上铺,下来小解后,爬不上去了。第二天早晨,去医院看,医生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止了痛,能劳动就坚持。直到国庆节前,下放干部都要到河浜里去抓鱼供应城市,天寒地冻,一下水,引发了全身性关节炎疼痛,此后瘫痪在床,上下楼梯都要靠人背。得了脊髓炎,没有特效药,在市区看了很多医院,最后转到市推拿门诊部治疗。经过顾伯芳医师三个月的推拿针灸治疗,有效果了,他能扶着墙慢慢上下楼梯了。但顾医生告诫说,想要根本好转,要练功,否则不能巩固。顾医生还热心地给他指了一条路,去人民公园找上海滩著名的武术大师褚桂亭。

  当时褚桂亭一看,瘦小羸弱的王继振六月里穿着棉袄棉裤,手拿拐杖,站也站不稳,先是婉言拒绝,后来又说:浪费你几块钱是小事,你回去吧,等天气凉快些再过来。听了这话,王继振讲了自己久病不愈的痛苦经历,再三恳求老师收下。褚桂亭看他这样执着,就问:你能坚持吗?好!教你一个动作。说着,褚桂亭老师做起示范来,其实就是太极起势的第一招。后来王继振才知道,这是自己的老师和城隍庙的老道长一起研究出来的。起势,单练。老师嘱他练九下,每天加一下,不要断。练了不要跟人讲,练得累了,走回去,不能坐,可以靠墙。

  按照规矩,褚桂亭老师拿出小簿子,让王继振留下地址。他一笔一划写下了自己的出生地:河北任丘市于村乡后王约村。王家也是大户,在当地颇有名声。褚桂亭老师一看就问:上人叫什么?当他报出祖父王恩荣、父亲王其浩的名字时,褚桂亭一愣,说:小子哎!你碰到我有福气了。原来,王继振的祖父和父亲也是洪拳高手,其父的拳身法尤其漂亮,和褚桂亭老师是拜把子的兄弟。

  王继振说,跟褚老师学,不管什么拳,每个动作都是单练的。太极没有桩,单练就是桩,过五关,五分钟一关,25分钟才算过关。遛腿,很重要,人老腿先衰。又有一说,腿是野马,驯服了就听你的了。练定步,一个腿练500下。每一个动作都有角度,腿是方向盘,指挥全身动。 揽雀尾,先定步,左右各八十一下。老师按着你的肩胛,转动身体时,不能有起伏。

  太极起势半年,太极杨式一年半,不到这个份上,不会往下教。练拳,哪有什么绝招,就是苦练基本功。他今年95岁了,还能练,就是得益于年轻时褚桂亭老师对他的严格训练。从一个年轻时的病秧子,到耄耋之年的健康老人,王继振以自身的习武经历阐述了国术的博大精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A17版:新民法谭
   第A18版: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20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玩物尚志
一人餐
读者、作者和受访者
盛夏的颜色
“利奇马”袭来时
太极老者
漓江风情(油画棒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太极老者 2019-08-31 2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