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生也要能张嘴
刘巽达
  ◆ 刘巽达  

  武生之于京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让京剧变得“好看”,而这一切,全靠演员的扎实功底。一旦疏于练功,台上的精彩就会打折。已故著名武生王金璐先生终身练功,可谓鞠躬尽瘁。60多岁的时候,还演极具挑战的《挑滑车》。据他弟子回忆,“到了80岁高龄的时候,他还举办了从艺70周年专场。我们这些徒弟和他一起演出了《长坂坡》《汉津口》《八蜡庙》等戏,他让业内人士非常吃惊。他的腿功、抢背,还都能做出来。”

  现在的京剧舞台上,我们很少可以看到精彩的武戏,这是一个很大缺憾。“武生大王”奚中路就曾感慨于“没有舞台”,在“没戏”的日子里,奚中路不论冬寒夏暑,依然天天到排练厅“报到”,即便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他说,“唱武生的不容易,盖叫天说唱武生的必须天天练功,练功重如泰山!”——偶像的一句话,奚中路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吃饭的时候压腿,刷牙的时候压腿,看电视的时候压腿,没事有事都压腿,“武生没有两条腿站着的时候”,这成了奚中路的座右铭。而王金璐的座右铭更是铿锵有力:“武戏演员,死也要死在舞台上。”

  究竟是优秀的武生匮乏导致了武戏的缺乏,还是相反相成的原因,总之我们有“京剧缺一个角”的遗憾。深究其因,可能受到整个娱乐氛围的影响,演艺界越来越重视“偶像包装”,重视种种“出镜”机会,形成“重脸蛋身材,轻演技功底”的不良风气。反映到京剧舞台上,“轻装上阵”的节目就往往成了首选。我绝不是说“唱功”不重要,当然也是极其重要,但是生旦净末丑不可偏废,只有各显其能,才能精彩纷呈。

  武生虽以擅长武艺为特色,但并非可以忽视唱功。王金璐就教导他的学生们,“武生一定要能张嘴”,武戏文唱指的是要演剧情,刻画人物,而不是简单地靠卖力气、炫技巧,如是那样,“还不如让观众看杂技去了”。他不仅学习杨(小楼)派,还学习黄(月山)派、盖(叫天)派等流派艺术。他告诉学生,要融会各家之长,根据自身条件取长补短。这些教导,完全是京剧大家的识见。

  有人认为是因为“票房压力,致使武戏越来越少”,那么对于国粹艺术,是否应该和一般的娱乐节目的标准区分开来?在具体操作上,不妨采纳京剧演员的建议:“创新剧目的投入能不能倾斜一下,多拨一点钱用于武戏传统剧目的继承?”当年京剧辉煌之时,竞争也很激烈,为什么出那么多名家、流派?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遵循艺术规律去创新。

  最后我想说,“泰斗”与否,并不重要。据说有戏迷较真,说王金璐跟杨小楼那代人比起来,算不得“武生泰斗”。其实老爷子才不在乎什么泰斗不泰斗。

  “我哪是什么泰斗,充其量就是个装粮食的大斗,把肚子里的这点玩意儿都掏出来给徒弟们,也就不错了。”——光凭他的这个潇洒气度,就离“泰斗”不远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4版: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国际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8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 特别报道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中年况味,《小欢喜》中的酸楚和昂扬
张桂铭画室的机密
时代需要心无旁骛的我们
武生也要能张嘴
悲剧,在《雷雨》中爆发
他唤起我们沉默的力量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6武生也要能张嘴 2019-09-01 2 2019年09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