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郝蕾 一个演员的三个“要求”
吴翔
■ 郝蕾近照
  9月的第一天,赖声川在上海宣布,他在心里酝酿了十年的一出戏《曾经如是》将开排,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比郝蕾更适合剧中的“雪莲”一角;郝蕾则说,读完剧本的那个凌晨,她已经在卫生间里泪流满面……作为一个演员,她在开排之前,提了三个特别“要求”。

  聊剧本 要用心用情

  说起来,这是郝蕾和赖声川的第一次合作,可是两个人神交已久,相逢恨晚。

  那些郝蕾的经典影视作品,网上都是,内行看门道,赖声川当然“识货”,对郝蕾的演技也是赞不绝口。另一面,《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郝蕾,也看过赖声川几乎所有的舞台剧。

  这次机缘终于来了。赖声川要开排《曾经如是》,打算邀请郝蕾来演,于是电话联系上了她。“我曾经做过一个摄影展,名字就叫《如是》,所以,听到《曾经如是》这个剧名时,已经答应了一半。”郝蕾挂了电话,看了《曾经如是》的剧本。“我从躺着看,到坐起来看,越看越精神,看完了,我在卫生间里哭了好久。”

  郝蕾擦干眼泪,凌晨时分,写了长长的一段文字发给了赖声川的夫人丁乃竺,你来我往,一直聊着……

  演完戏 要解开疑惑

  究竟那一晚聊了些什么,“作为一名演员到了现在这个人生阶段,终于出现了一个剧本能够替我解答一些关于人生的困惑,能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世界。”郝蕾说,“我希望自己演完这出戏之后,能回答我心中的很多问题。”

  这出戏在上海建组排练之前,赖声川曾在伯克利大学完成了两幕的英文版《曾经如是》,但是“阳春版”——没有布景、没有灯光、没有服装,就在一个简单的舞蹈教室中,看最纯粹的表演。当时,出演“雪莲”的女演员是一名经历丰富的女性,赖声川认为,雪莲的生死经历,一定可以被郝蕾演绎出鲜活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雪莲”是位面店老板娘,郝蕾被赖声川要求好好练练面条的手艺。“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特别准备,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灵魂中世俗的部分去掉,把角色中的那一部分灵魂补充进来。”

  “这是我出演的第三部话剧,合作的第二位导演。之前,我和老孟(孟京辉)合作了《恋爱的犀牛》和《柔软》,已经5年没有演了。”郝蕾有些担心,“我看过赖老师的作品,我知道他的戏不好演,现在也没有开始排练,也不知道他凶不凶。”

  是该入世挣扎,还是该避世静养,这正是不惑之年的郝蕾所要追寻的答案。

  做宣传 要不谈私事

  “有的人是明星,有的人是演员。”赖声川说,“像郝蕾这样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演员,她的内心是非常有自信心的。”郝蕾就坐在沙发上,听着赖声川的表扬,眼睛清澈明亮。

  在这个圈子里,郝蕾是一个低调的女演员,并不想靠炒作来提高知名度。这次来到上海宣传《曾经如是》,这个东北女子开门见山,一个要求,“只谈戏,不谈私生活。”郝蕾曾经说过,一个好演员,一定是带着灵魂与角色站在一起的。

  演戏之余,她也唱歌,比如《恋爱的犀牛》她唱《氧气》,嗓音优美,属于实力派;她还爱导演和摄影,成都映像的《火锅》和798映画廊的《如是》……都给她戴上文艺的头衔。“其实很多人都说,你很早出道,一直没有像大家期望中的那么红,你会不会有点着急?对于我来说,人的注意点不一样,我没有那么红,或者没有成为大家眼睛里所谓的谁,这并不重要。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你的表达是否能过你自己这一关,这个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演戏也好,生活也罢,路那么长,郝蕾是一股清流,也有一股狠劲儿,只靠作品说话。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2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我和祖国共成长”彰显时代特征
郝蕾 一个演员的三个“要求”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1郝蕾 一个演员的三个“要求” 2019-09-03 2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