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触景伤情的机会似乎比年轻时少了。但那天,骑上一辆共享单车,不知为何,关于自行车的回忆扑面而来,一个人傻乎乎地在车水马龙中莫名微笑。
高中就读的复旦附中是寄宿制学校,其实并没有买自行车的需求。但是那时候的港台流行音乐拥趸者多会跑到四川北路虬江路一带,购买10元一盒的拷贝音乐卡带。于是,你就会在那里,不期而遇兜售二手自行车的黄牛。便宜的价格,让当年囊中羞涩的高中生实在难以抵御这诱惑。就是在高二那年,我和同行的同学一起花了100大洋,买了两辆五成新的二手自行车。很可惜,生平拥有的这第一辆自行车,不到一个星期就被偷了。被偷的车估计很快又在虬江路流转,我也因此懊悔了好几天。
进了复旦,从宿舍到三教(第三教学楼)、四教、五教上课颇要走上几步路,而且跑到当年五角场唯一的“大商厦”朝阳百货也有好几里地,买一辆自行车代步就成了必需。记得我们那时住在2号楼底楼的入口寝室,车棚就在窗前。大家有些“托大”,自以为眼皮底下可以看好自己的车,纷纷“花巨款”买了新车。流窜复旦的偷车贼很快教训了我们的“托大”,几周功夫,两辆车被偷了。最为离奇的是,同宿舍的小陆车被偷一周后,楼上经管系的一位老兄找他,顺便说起自己买了一辆二手车。小陆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对方的新车,发现就是自己被偷的那辆。赃车物归原主之后,也是命运多舛,大概一两个月后又被偷了。
复旦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当然被偷车的经验也是“惨痛”的。生活拮据的大学生对于自行车这样的大件虽然呵护备至,但也难以逃脱小偷的黑手。这时,父亲在老家托人搞到了四辆二手自行车,成色很新,每辆价格不到100元。他询问,我的室友是否有兴趣自己把它们骑到学校。我老家在奉贤,从奉贤到复旦要骑60多公里的路,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有些犹豫。不过,同学们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大家一致同意去奉贤把车骑回来。
我记得那是在九月份,天气还挺热,沿途尘土飞扬。刚骑行时,大家还兴致很高,边骑边聊天,偶尔还会停下来看看沿路的风景,颇有些郊游的感觉。两个小时后,众人就有些体力不支了。太阳晒得我们皮肤发疼,沿途汽车卷起的尘土和排出的废气让人极度不适。我和同学们有些垂头丧气,但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大家骑着这来之不易的自行车,还是觉得不虚此行的。我们用了整整5个小时,骑回了复旦。很多年后,当时同行的老同学还会提起那段经历。
关于自行车,我的那些回忆属于当年,属于青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特有的回忆。